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我重生在六零年代 > 第一百零一章 轻量(第1页)

第一百零一章 轻量(第1页)

姜竞株的思维灵敏,在研发YU1的时候,姜竞株对于空空导弹,就有了不少的灵感火花和设想。或者说,当时为了更好地达成研发设计,她对整个所了解的导弹知识,都做了一次整体的复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对于导弹体系就有了一定的想法和设想。

只是,她当时的目标很明确,是要对鱼雷的专项研发,偶尔泛起的关联想法,她只是做了个重点备注,而没有分心。

研发目标明确是科研工作中首要准则,分心只会让成功越来越远。时间、资金、人力这些研发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只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团队集中资源,避免分散精力在无关紧要的方向上。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团队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探索和试错中,导致资源浪费。多线作战,很容易一事无成。

当时姜竞株的目标很清晰,就是要研发一款海洋打击利器,尾流自导鱼雷,能让国防力量有明确增加,且能以此验证证明自己的能力。自然一切干扰方向的目标以及想法,都是属于排他存在。

所以,在当时思维灵敏,关联灵光闪现的时候,姜竞株更多是做个标记,而不是继续延伸。猴子掰玉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研发的路上,总归是有不少诱惑,摈弃诱惑,才能直达目标。

姜竞株曾经看过一些资料,在八十年代研发的时候,当时为了更好发射导弹,研发人员设计了一个六联装导弹发射体系的圆盘状的发射筒,当我们的舰艇,带着六个巨大的圆柱体组成的导弹发射单元,出现在海军装备序列的时候,海对面瞬间就一片鸦雀无声。

这是什么大杀器?反潜导弹,反舰导弹还是核打击?

直至最后,谜底解开的时候,大家才知道,那东西就是个战略忽悠的大杀器,里面塞进去的,只是射程十公里左右的红旗61

这是战忽局还没有成立,但是意外达成战忽效果的意外收获,背后的原因,好笑又心酸!

其实只是当时他们的技术欠缺,没有做到折叠弹翼,最终为了更好发射,更多装备,做出来的一个改进选择。

折叠弹翼,和空空导弹小型化,这两个将会是姜竞株在研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准则。

体积和自重减小,射程和打击力量增加,载弹量增加,这是提升载机火力密度与敏捷击杀能力的最根源改进。

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雷达基础,他们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氮化镓TR模块,足够先进的设备,保障了它的性能优越,为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的八倍。

探测距离提升了200以上,可以做到以毫秒级的电子扫描方式运作,自动反应能力,不存在雷达转动时5至10秒的机械惯性与时间延迟。

可以借助合理分配波束照射以及驻留时间,能够同时跟踪20到30个目标,并能同时打击其中10个以上目标···这样的雷达配置,他们已经可以让六爷具备了超视距空战的基础。

而未来,超视距打击,已然成为主要作战模式。

所以,姜竞株预计做两种设想,折叠尾翼是必须搞的,但是同时增加可固定选择。因为六爷的设计不存在隐藏式导弹舱位,为了便于外挂并发射导弹,他们需要固定翼的折中设计。

双联式挂架,尽可能将挂载做到一定意义上的极致,在保证六爷正常起飞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增加到一个极致。

只是,下一代战机研发,必定要考虑隐形战机设计。当大量隐形战机成为时下主流之际,固定翼的缺点儿已经就显得不那么合理了,折叠尾翼这个时候的必要性,一目了然。

下一代的隐形战机设计,运用内部弹舱去搭载各式武器,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这是基础。

如今空空导弹的研发,本来就是为后续新一代战机研发布局战力基础,该考虑的,必然是要一步考虑到位,而不是后面再二次改进研发。

这也算一举双得,在需要隐身的时候,他们要有让对方探寻不到的强隐身能力,在他们放弃隐身的时候,可以进行挂载再次增加载弹量,将武力充沛做到极致。

新型空空导弹的气动布局在姜竞株的思索里,很快跃然于它的意识海,同步到草稿纸上。

气动布局决定了导弹在飞行中的气动性能,气动布局设计的根源,还是为了让其飞得更快更远。也就是速度更快射程更远,能够超越性有限打击目标,对峙中的每一秒优先,都是制胜的绝对优势。

一行行复杂的计算公式在姜竞株笔下映现,严谨的数学美学在其中挥洒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对最佳气动布局的计算。

对于善于用基础理论延伸现实技术的姜竞株来说,给她一支笔一摞纸,没有什么问题,是计算推演无法解决的!如果有,那必定是她的知识储备没有到位,且还没有计算到位。

当计算到位后,详实的模拟结果反应,一切崭新呈现。

优化的弹体外形,减少空气阻力,优化的舵面和尾翼,增加机动性和稳定性。

折叠尾翼如何达成,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谈姜竞株本就有一定先知先觉的后世经验见识,即使是让她现在从无到有推演,也不过是多思考推演一时半会的事情。

想明白了,就知道这事不用复杂考虑。

传统看来,想要实现折叠弹翼,可不容易。一般都是从气动、液压或者电动等设计角度入手。

但是这三种方式,无论哪一种,都是要增加额外的部件,气动需要在导弹内部增加额外的气源,液压需要增加专门的液压泵,电动需要消耗导弹内部大量电力,增加导弹电力供应压力。

导弹弹体,他们本就是在追求小型化轻量化,给弹体增加额外装置,无异于是在增加不必要的复杂机动影响和体积重量,不符合姜竞株为蘑菇的减负规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