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插手税务和科考,涉及颇多,这晋州清白的官员可能近乎於无。
而来查这案子的只有小小的奉公门捕快,可以说是螳臂当车,又腹背受敌。
不等这些捕快多想,伏清合又道,「待会邸报来了,查查去年院试的中举名册,把上边的名字和这边的册子对比一下,看看这些人都是些什麽背景……」
如今朝堂党派林立,争斗不断。
皇帝外边可靠着渊目阁和奉公门掌控全局,朝堂内却处处受掣肘。
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最好的办法便是抬举新人。
因此登基这几年,科举由四年一次,改为三年,最後又缩短为两年一次。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州竟敢把手伸到科举上,实在是胆大妄为。
如今便看看他们冒着风险也要塞进来的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陆明远腿脚很快,不出一会便抱着一大堆册子纸张走了进来。
众人从中挑出去年四月的邸报,对着人口册子及其他资料一一对应起来。
前十名全部是当地的乡绅士族的族人,通过院试的五十人里只有三人家中是平民百姓,几乎都排在中後段。
「伏捕头……」潘昊瞧他面色不好,停顿片刻,才道,「虽说晋州此地所行之事的确是荒唐……但我们全凭猜测,没有真凭实据,怕是动不了晋州这些人。」
陆明远却不赞同,他讷讷道:「只要能调出院试的印卷,看其中内容好坏,应该就能分辨。」
「印卷岂是那麽好调。」
科举乃是国之根本,官员输送的渠道。
其印卷也不会放在架格库,而是收到了专门统管历代科考的弄墨阁,钥匙在每一届的主考官手中保留,如若需要调阅,需由礼部下发公文才能打开。
院试由当地刺史作为主考官,再往上则至少三品官以上。
不仅如此,为了以表重视,主考官还会被授予提督的虚衔,光是看这些也能知晓科举的不凡之处。
即便奉公门有调阅天下案卷的权利,但和科举所涉及的范围毫不相关……
且由於此朝还未出现过科举舞弊案,所以也没有先例可参考。
潘昊不满新人的异想天开,开口斥责,「我们现下连税收的问题也没弄清楚,如果节外生枝,引起诸多官员的不满,恐怕更加寸步难行。即便咱们奉公门直接听命於渊目阁,独立朝堂之外,表面上千呼百应,实际在其他官员眼里也只不过是……」
他本想说圣上手底下的鹰犬。
反应过来和皇帝相关有些僭越,鹰犬这词也说不出口。
潘昊的语气沉闷下来,话锋一转,「有句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越是这种时候越发要沉稳行事才好。」<="<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