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说嘴打嘴”不一定是真的。许家的拖拉机依旧好好的。
冬天偶尔空闲的时候,许新安教会了邓念英开拖拉机,甚至连怎么修车都教给她了。
邓念英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奋好学。
她遗憾自己没上过学,对于知识堪称如饥似渴,许新安愿意教她,她就很高兴,学得特别认真。
平时她想让许新安教她认字,那家伙还端着架子呢,得求着他他才肯教。这回他好不容易主动了。
许新安为什么教她呢?
因为开春他有可能承接建筑工程,去给人家盖房子,如果在他盖房期间,有人找他拉货,那怎么办呢?不去,耽误挣钱,去了,耽误工程进度,人家主家多少也会有点意见。
所以,他决定培养邓念英,让她去拉货。
这个事情他跟邓念英说了,邓念英满口答应,“对对对,你做得对,赚钱的机会一个都不能丢。”
赚的钱多了,邓念英心情都好了,亲自去了趟镇上的供销社,扯了两块布,给许聪聪和许明明一人做了一套新衣服。红底黑线的小格子布,穿在身上还挺好看。
虽然村里的供销社也有布料卖,但不如镇上的种类丰富。
许聪聪和许明明走在外面人人夸,“还是人家念英会扎挂孩子,瞧瞧聪聪和明明这身衣服,做的真好看。”
扎挂,是南辛庄方言,打扮的意思。
许聪聪和许明明都喜欢听人夸,别人一说她们好看,姐妹俩就咧着嘴乐。
许明明现在两岁多了,这个冬天也不再穿连脚棉裤,能跟着许聪聪在外面跑了,尽管许聪聪并不管她,但是不反对她跟着,她就很快乐。
她也有自己的小伙伴,就是和她同年出生的许勇和许倩倩,他们三个经常凑一堆玩。有时候王玉华和王秀芹忙起来,李云锦都能帮着照看两眼。
生完孩子不到两年,王玉华和王秀芹双双怀孕,现在都挺着个大肚子。
这回,俩人反过来了,王秀芹的预产期比王玉华早几天,大概都在年的正月里。
这是件很神奇的事,计划生育抓的再严格,二胎三胎依旧无法避免。
王秀芹是有生二胎的资格的,因为她头胎生的是女儿。只是两胎之间要求间隔五年。王秀芹显然还不符合条件,她这会生老二,要交一点罚款。当然了,比真正的生罚款少太多了。
许明明和许聪聪之间隔了也不到五岁,但是她没用交罚款,因为邓念英生她的时候满o岁了。这大概是政策体现出来的一点人性,总不能让人家年纪太大了再生。而且邓念英生完就上了环,对政策可以说是非常配合了。
还有这个头胎女孩可以生二胎的政策,背后大概也隐含了一种“两个女儿才能抵一个儿子”的奇妙逻辑。
王玉华却是不能生二胎的,因为她头胎就生了个儿子。
但是大家除了想要男孩,还讲究个多子多福,一个孩子是不够的,所以王玉华怀了第二个。许新建直接去大队备了案,提前交了生罚款,所以她怀孕这事也没人管。
年月日,再过一天就是除夕。这天晚上,许聪聪家都关好大门睡觉了,突然听见外面有人梆梆梆的敲门。
李云锦赶紧轻轻拍着许聪聪和许明明,怕她们被吵醒。
许新安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套上衣服出了门,问道:“谁啊?别敲了!”
“大哥,是我,新民。”
许新安:“……”
你还记得咱闹掰了吗?
想是这么想,到底是有血缘关系的堂兄弟,这家伙听起来很焦急的样子,许新安还是打开了门。
“什么事?”
“秀芹难产了,要去县医院,能不能用你的车啊。”
“好好好。你回去准备着,我穿好衣服去开车。多抱几床被子,垫厚一点,上面也得盖厚点。”
“哎哎哎,我知道了。”
许新民跑回了家。
许新安回到屋里,穿好衣服,又穿上了一件棉大衣。
邓念英问他:“怎么了?”
“新民媳妇难产了,去县医院。人命关天,我得送他们一趟。”
邓念英嘱咐道:“开车小心点,这大晚上的。”
“没事,有车灯,能看见。这么晚了,路上没人没车,反倒好开。”
许新安匆匆忙忙的走了,留在家里的邓念英也索性穿衣服起来了,跟李云锦说:“妈,我也过去看看。”
“去吧。多穿点。”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