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汴京议和 > 第106章 福田院讲学(第2页)

第106章 福田院讲学(第2页)

十位男童穿着淡绿色圆领袍。

韩琦说道:“六位郎君,福田院的三十位老者都在茶房,因他们其中有人手脚有疾,所以我嘱咐他们不用回礼,咱们现在就过去吧。”

“唯唯。”六位男子回道。

茶室门口,六位男子放下背篓,韩琦说道:“六位郎君,你们按今日讲学的顺序,排成一列纵队,依次进门作揖,因进门左侧的老者比右侧的老者年长,所以你们应先向左侧的老者作揖,一人向所有老者作揖,出茶室,再进去第二人,以此类推,等第六人出来,你们按讲学顺序排成一个横队,从左侧的老者开始簪花,每人负责五位老者的簪花。簪花后,你们吃些茶水、糕点再去讲学。”

六位男子回道:“唯唯。”六位男子排好队伍。

“潘郎,进茶室作揖吧!”韩琦说道。

“唯唯。”潘器先说道。

脸上长寿斑,脖子上佩戴坠着茱萸囊的五彩长命缕的老者坐在茶房的椅子上吃茶,闲聊,他们椅子旁都放着一个方凳,上面放着装着菊花茶的茶碗。六位老者拄着藜杖,其他老者将藜杖挂在椅子背后。

所有老叟们头戴葛巾,身穿深灰色圆领袍。

所有老年妇人们用红布包裹头,头戴绣着白仙鹤的黑色抹额,略施粉黛,身穿白色上襦,深绿色裙子。

角落的地上放着六个藤墩,两个铜制水壶,茶房的长桌上,摆放着茶瓶,重阳糕,食鹿糕,柿子,渣斗,茶托子,空茶盏。

坐在最右侧的一位老妇人说道:“相国寺昨日庙市,我在看舞龙时,听一些妇人说,寺内已修建好一所哺育堂,这是朝廷特意为产子乳子的妇人修建的,朝廷真是体恤妇人啊。”

“再过十日咱们福田院也要动工修建哺育堂了,也不知里面都摆设些什么。”一位稍显年长的白老妇说道。

“应是有遮挡的门帘吧!”其他年老的妇人说道。

三位白白眉白髯的老翁双手扶着座椅扶手,似困非困。

一位六十五岁的老翁起身说道:“蓝五丈,郁九丈,关大丈,你们千万别睡啊,朝廷今日派了六位夫子给咱们簪花,咱们都要打精神来。”

蓝五丈说道:“廖大丈,你没和我们住一间房,你是不知道。我和郁九丈,关大丈都有消渴病。吃了药就容易犯困。”

潘器先进门,依次向老者作揖,不一会儿,他从茶室出来,其他五位男子也按顺序进了茶室,不多时,他们拿着菊花,向老者簪花,簪完完毕,坐在最左侧的一位头花白,眉毛花白的老者拄着藜杖颤巍巍地向长桌走去,男子们纷纷扶住他走路,他为六位男子依次到了六盏茶,老者说道:“咱们福田院没有家主,老叟代表东福田院的所有老者邀请六位夫子吃茶,吃糕点。”

“多谢老丈。”男子们回道。

“不客气。”老者回道。

“六位夫子随便坐吧。”老者说道。

“唯唯。”男子们说道。

老者慢慢走向自己的座位,男子们纷纷起身去扶住老者,坐在藤墩上的韩琦神情欣慰。

“老叟今年八十二,咱们在座的所有老人,年龄都过了六十五岁。各位夫子,尝尝这‘食鹿糕’吧,吃了可以长寿啊。”老者说道。

男子们回道:“唯唯。”

韩琦在院子里抬了一张小凳子,坐在走廊里,走廊地上放着一个水漏,他从衣袖里掏出小册子和铅笔,记下六位驸马人选的敬老作揖情况。

待韩琦收好物品,欧阳修走向走廊,韩琦起身,他们互相作揖。

韩琦一脸严肃地说道:“欧阳公,从今日起,你把酒戒了吧!你的消渴病,瞒得了官家,瞒不了我!今年端午过后,你无端消瘦,我那时猜你身体有恙。朝廷举办曝书宴,我听到安康郡夫人对民间大夫说了一些你的病症,大夫说,你是患了消渴病。咱们随官家在玉津园收稻谷那日,我替你准备了三个水囊,你都喝完了。这福田院里也有得消渴病的老人,今早我问他们,说是每日多喝茶可以缓解消渴,欧阳公,以后你就用茶代酒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欧阳修回道:“韩相公,每逢朝廷宴饮,官家赐酒,我该当如何呢?”

韩琦回道:“前日我轮值,我对官家说,每逢宴饮,你的身体已不能喝酒,官家说以后就赐你茶水喝!”

欧阳修说道:“我让韩相公费心了。”

韩琦说道:“别这么说!你身体健康是最要紧的,这样咱们才可以和百官一起辅佐官家,让大宋越来越好!”没多久,六位男子从茶室有序地走了出来。

潘器先问道:“韩相公,晚生可以开始讲学了吗?”

韩琦拎起水漏说道:“潘郎,你的讲学准备好了吗?”

潘器先说道:“晚生准备好了。”

欧阳修说道:“这院子里马扎多,大家随便坐啊。”

“唯唯。”六位男子回答。

欧阳修在院子里拿了两个马扎,他把马扎放到孩童座位后面三尺的距离。

韩琦走向院子,把水漏放着地上说道:“各位学子,这位是潘夫子!”

孩童们再次起身作揖,潘器先作揖回礼。

韩琦和欧阳修坐在马扎上,郭若谦抬了马扎坐下,他捂着双耳,面朝侧身端坐的孩童,在走廊默默背诵自己的讲学内容,其他四位男子坐在韩琦和欧阳修身后。

潘器先说道:“各位学子,潘夫子今日讲讲《百家姓》,《百家姓》是本朝的一本儿童书籍。因时辰有限,所以潘夫子只讲书里前八个姓氏,这八个姓氏分别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潘器先拾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弯腰在干硬的泥地上写大字说道:“这是‘赵’字。‘赵’是官家的姓氏,官家是一国之君,所以这个姓氏排在位。”

孩童们专心致志地听着。

接着,潘器先又在地上写大字,说道:“这是‘钱’字,这是杭州武肃王的姓氏。‘杭州’是地名,‘武肃王’是谥号,‘谥号’是朝廷给予去世并且德高望重的人的一种称号,武肃王是太宗朝的人物,他在世时,太宗皇帝给予他‘吴越王’的封号,‘吴越王’姓钱。”

说完,潘器先又在地上陆续写下“孙”和“李”字,说道:“这是‘孙’字,武肃王王妃的姓氏,所谓‘王妃’,指的是朝廷给予诸侯嫡妻的封号,所谓‘嫡妻’,说的是男子明媚正取的妻子,这是‘李’字,南唐君主的姓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