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华也习惯了。脸上重新挂上笑意,开口道:「朗州刺史投了太子殿下了,大人,你猜是因为什麽?」
姜初配合:「邱芝芝?」
孔华哈哈大笑,一拍大腿,「大人聪明,正是因为邱芝芝。邱芝芝派人杀了朗州刺史,我立刻把消息告诉了殿下和卫大人。那刺客夜杀武功不错,杀了人就走,朗州刺史根本摸不清楚原因,毕竟他那小舅子可不是什麽好东西。」
孔华面露嘲讽,继续道:「卫大人派人把事情捅到了朗州刺史面前,花魁芝馨死了,邱玮并没被知道,所以罪魁祸首是杨丞岱,朗州刺史又怒又怕,以为是杨太傅要杀鸡儆猴呢!朗州民风彪悍,朗州刺史又和当地驻军好的穿一条裤子,所以一直保持中立。所以他以为杨太傅要对他下手了。」
孔华嘴角微翘,「他那小舅子是其妻一家的独子,宠的不行,他妻子知道了是杨丞岱下的手,一怒之下派人杀淮阳刺史,杨太傅的侄子,人没事,受了重伤,昨天的事,消息应该快传出来。」
姜初目瞪口呆,事情朝着预料不到的方向发展了,邱家姐弟搅浑了一摊水。对於太子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啊。
获得意外之喜得太子也是兴奋不已,正在和心腹幕僚密语。朗州可是大助力了,有兵马,太子现在最缺的就是兵马了。
「接下来就要抹平线索,不能让杨太傅查到不是杨丞岱的主使了,不然朗州刺史郎然回可说不好立场,这人心狠,为了取信杨谙,说不定会杀妻,现在他不过是以为杨太傅要杀他才投靠我们。」幕僚纪先生道道。
因为杨谙是太子亲外祖,虽然两人斗的火热,但是太子的人还是叫声太傅,不敢直呼其名。
」线索的事可以不用担心了,青州因为姜县令,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贾书生的爱恨情仇身上,根本不会想到是花魁杀人,至於唯一知道内情的刺客夜杀,在青州牢房里,还要殿下命孔华处理了。「幕僚冉先生道。
太子畅快的笑,「姜初果然是不一样,长清大师说的果然没错,还好当初孤没杀他。」太子一脸庆幸,才得知杨谙居然有个祥瑞在青州,他是起了杀心,不过被长清大师劝住了。
嘿嘿,没想到吧,长清大师也是脚踩两条船呢!
「殿下有远见。」有人夸道。
太子又沉吟道:「这郎然回孤很是看不上,既然朗州有些乱了,再加一把火,让他和我外祖父继续争斗,最好斗死郎然回,孤好派人去接管朗州。「
「诺。」众人应下,随即快速找出合适去朗州拱火的人,立即出发。
此时的姜初还在震惊淮阳刺史受重伤的事。事情还没传出来,派人关心关心,顺便凑热闹都不行,不然被怀疑怎麽办,姜初一脸惋惜。
孔华不知道姜初的心已经飘着想看热闹去了,继续道:「大人,接下来,杨太傅那边肯定会有动作,你应该写信问候杨太傅,万一寻到点差事做,那就更好了。」
姜初啧啧摇头,「读书人的心真脏啊。」看着黑了脸的孔华,姜初连忙解释:「当然不是说孔主簿你,孔主簿心若磐石,为国为民,我辈楷模啊!」
孔华勉强接受了这个说辞,抱着银票走了。姜初连忙追上,交代:「我的银元宝,千万别忘了,我。。。我後天就要。」
看着再三保证後天一定送到的孔华,姜初才放人离开,回来书房,准备写信。
该说点什麽了,想必现在的杨谙已经查到环采阁背後的人了,心情应该不会太好。自己又不能安慰,姜初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一个小县令确实不配安慰大太傅。
那麽就说说趣事,表达一下祝福和挂念好了,反正主要目的就是露露脸,万一杨谙正好要找人处理淮阳的事,正好想到自己呢。
正如姜初猜测的那样,杨谙现在确实不高兴,甚至可以说愤怒了。本来才知道大儿子瞒着自己建立环采阁,心思不纯,心情就不好,又立刻收到侄子出了事,伤的不轻,能不能活还另外说,还是因为大儿子。
杨谙叫来人,吩咐:「去把那逆子给我叫过来。」
下人还懵了一瞬,毕竟这是杨谙第一次称大公子逆子了。肯定是大公子了,毕竟现在府里只有大公子,小公子都几年没回来了。
杨丞岱此时恰好不在府里。他正躲在自己的私宅里,和幕僚商量处理环采阁的事,环采阁暴露了,杨丞岱也很慌张的好不好。
杨丞岱都恨死姜初了,现在想叫人去接手环采阁都不敢去,只能想着卖了。
现在的杨丞岱还不知道在淮阳的堂弟出事了,而且锅已经又大又圆的扣在他头上了。
「就是不知道太傅大人查到哪一步,这七娘也太鲁莽了,怎麽会派人明目张胆的行刺,还给季师爷知道了。而且在那姜初受伤,太傅恰好生病了,太傅本就迷信,怕是会多想啊!」蒋先生一脸担忧。
杨丞岱连连点头:「父亲已在疑我,如今需要先打消父亲的怀疑,其他的再做打算了。不知道先生可有什麽好主意。」杨丞岱一脸希冀的看着蒋先生。俨然一副慌了神的样子。
蒋先生摸着胡子,沉思半天,开口道:」公子不可自乱阵脚,为今之计只能半真半假,环采阁只能是公子贪玩才建的,至於行刺姜初。。。」蒋先生想了想又道:「公子可以说是为小公子报仇,当初流民混乱,姜初偏生无事,公子就说查到流民生乱是姜初挑起的。」<="<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