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思止既为侍御史,按狱苛酷日甚,较之来俊臣、周兴、索元礼等一班前辈,惟有过之而无不及。
名臣魏元忠遭诬入狱之时,侯思止倒拖元忠下阶,审问时又言行鄙下;魏元忠厉言斥之,侯思止不懂其意,为之惊悚,转而求教同僚,被时人以为谈谑之资。
侯思止欲仿效来俊臣,奏请娶士族李自挹之女,被宰相李昭德斥之为辱国伤俗。侯思止罗织诬陷忠臣良将无数,自己其后却因犯禁,藏匿内宫锦锻,被杖杀于殿堂之下。
更有衡水人王弘义,自幼无赖,尝从邻舍乞瓜,邻舍不与,乃告县官瓜田中有白兔。县官使人搜捕,白兔自然没有发现,但蹂践瓜田立尽,邻舍欲哭无泪。
王弘义又见贝州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其聚众谋反,枉杀二百余人。朝廷因其告密有功,擢授游击将军,继迁殿中侍御史。
王弘义审理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案,王安仁不服,王弘义即于枷上砍其脑袋;又捕其子,不加审问,亦刎其首。
又因与司马毛公对食,一言不合斩之,枪挑其首入洛,见者无不震栗。
当时司法官吏竞为深酷,唯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二人独存平恕,则被告者皆谓: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来、侯者,便指来俊臣与侯思止。
徐有功乃名臣徐文远之孙,名弘敏,以表字有功行世。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众吏相约如有犯徐司法杖责者,众共斥之。
迨官满离任,竟不曾杖责一人,职事亦修。
累迁司刑丞,凡被酷吏所诬构者到其手中,徐有功皆为平反辩冤,前后因其得以存活者数十百家。尝与酷吏廷争狱事,太后厉色诘之,左右战栗,徐有功神色不挠。
太后虽然生性好杀,亦知徐有功为人正直,反而甚为敬惮,曲意保全。
时有颜余庆参预越王李贞父子谋反,法官判以族诛,徐有功以为既诛魁首,当恕支党,力争不可。武则天厉言怒责,徐有功明辩不屈,颜余庆终得免死。
又有韩纪孝曾任徐敬业伪官,其身死之后,法官判籍没其家,亦是徐有功争之,家属得以免难。
徐有功转任秋官郎中,有风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诬当死,武则天赐免。酷吏来俊臣等不肯,固请必要依法处斩,徐有功承顺太后旨意,力争救之。
皇甫文备与徐有功共同治狱,曾诬徐有功纵容逆党;其后皇甫文备因事下狱,徐有功却不以私害公,力言文备罪不当死,终救其出狱。
酷吏皆对徐有功嫉之如仇,然而酷刑终因此而稍衰,徐有功阴德厚焉。
司刑丞李日知乃荥阳人氏,亦尚平恕之道,不以酷烈为然。少卿胡元礼欲杀一囚,李日知以为不可,往复数日为囚申辩。
索元礼怒道:我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
李日知答道:日知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二人各自具状上奏,武则天亲自审理其状,证明李日知果直,其囚犯终获赦免。
李日知自此亦被酷吏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武承嗣欲尽除李唐宗室,遂指使周兴罗织诬告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由是派人逮捕,征诣行在。
李素节自舒州被押送进京,路闻家遭亲丧痛哭于宅者,遂长叹道:此若是寿终正寝病死,幸何可得,乃更哭邪!
至于龙门,则被押解之吏奉武承嗣密令缢杀之。
李上金不愿受辱于监押之吏,自杀于随州府衙。武承嗣上奏其乃畏罪自死,武则天便即下令,悉诛其诸子及支党。
八月,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及尚书左丞张行廉。又杀南安王李颍等宗室十二人,更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又诛亲党数百家,唐之宗室于是殆尽,幼弱存者亦流岭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则天女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多有权略,女皇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其密议天下之事。唐朝旧制食邑,公主不过三百五十户,太平累至三千户。
女皇武则天为示天下以革命新政,欲敕命改州为郡。
有近臣奏道:陛下始革命而废州(与周同音),大为不祥也。
女皇闻而大悟,遽追止之。更命史务滋等十人存抚诸道,复增立兄武元爽、武元庆诸孙武延基等六人为郡王,又罢废北门学士。
画外音:自上元二年北门学士设立,协助武后处理政务,以分宰相之权,抗衡外朝大臣势力;及则天以太后临朝,独掌军政大权,便通过酷吏清洗异己,改造宰相班底,北门学士由此失去作用。至载初元年,刘讳之被赐死,范履冰、周思茂下狱死,元万顷配流岭南而死,苗神客被杀。正是:劲敌巢尽良弓藏,狡兔死罢走狗烹!
李唐宗室被谫除净尽,武则天为争取忠贞之士拥戴,开始着意惩治佞臣酷吏。
天授元年冬十月,甲子,检校内史宗秦客坐赃流贬遵化尉,弟楚客、晋卿亦以奸赃流放岭外。丁卯,杀流人韦方质;辛未,内史邢文伟坐罪附会宗秦客,被贬珍州刺史。
其后未久,有神皇制使将至珍州。邢文伟以为是来诛己,竟遽自缢而死。
时有道州刺史李行褒及弟榆次县令李长沙,为酷吏唐奉一诬陷,称其兄弟私议凶吉,谋复李氏,论罪当族诛。
武则天命中书舍人韩大敏为钦差大使,前赴道州推按。
韩大敏临行之前,有好友私谓道:李行褒与唐宗室为近属,太后必欲除之而后快。公此去若失圣意,祸将不轻,贤兄不可不预为之谋。
韩大敏道:我身为中书舍人,受朝廷信用,自当禀公以断。岂有只求自身安全,而陷人于罪之理!
于是前至道州,仔细勘问,并未发现李行褒有任何谋反证据。由是便知是受人诬陷,回朝后如实上奏,请赦李行褒之罪。
武则天闻而不悦,又派御史赴道州重审。该御史迎合上意,遂构成李行褒兄弟谋反之罪,以此回朝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