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不是个傻的,你是真看不清形势还是想报复,虽然我不知道你有什么可报复的。”
冷湛从进书房后第一次将目光投向冷挚。
那眼神怎么说呢,很复杂。
羡慕中带着点怨,怨中带着不甘,不甘中藏着恨。
似阴郁,又似乎有着分释然。
复杂到冷挚读不懂,复杂到他也不想读懂。
“你折腾来折腾去折腾成现在的局面,是爸的原因?是我的原因?跟乖宝有一分关系吗?爸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你去想退路,你还有脸问你是不是爸的亲儿子,你要不是亲的,谁管你?”
话好说不好听,但理的确是这个理。
冷湛要不是老爷子的儿子,早被人挤下去了。
倒不是说冷湛这人犯的错误有多少,老爷子的威力在几个儿子这还是不小的,甭管冷湛心里啥想法,只要老爷子还在,冷挚就敢打包票,大哥不敢犯任何错误。
否则,老爷子是真会做出亲手毙了他的事。
而是他的能力比较平庸,一生都没多大建树,也就是恰逢时机,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才一直稳稳坐在高位十几年。
可瞅瞅哈,十几年前已经是那位子,十几年后还是,从这就能看出,他能力是多么的一般。
所以老爷子不理解冷湛的不甘从哪来,冷挚同样也不理解冷湛对他的嫉妒。
要说嫉妒,应该换他来吧?
孩子都小时,对几个孩子的安排,老爷子已经看出老大不顶用,所以让老大去多读书,将来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养好自己就成,一官半职混不成吧,有文化了怎么的也能找个工作,也饿不着。
老二其它方面还好,就是性子太耿直,同样不太行,那就往部队展,将来无论从军还是成警,都随他。
冷挚打小脑子就灵活,还性格坚韧,是个好苗子。
所以老爷子重点培养冷挚。
往老爷子的角度来说,冷挚是得益者,等冷挚真成得益者后,兄弟姐妹再看他,可能同样也只看到他是得益者。
可从冷挚的角度来说,他的苦累又有谁知道?
幼时不仅要读比其它人更多的书,还要每天风雨无阻的不断训练。
苦了不能哭,累了不能喊。
同龄的孩子们在玩时,他在读书,同龄的孩子们在玩时,他在汗洒满襟的训练。
十六岁参军,从那时起,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要去打仗的路上。
打仗是会死人的,应该没人不知道这点。
各地方军几十几百万的牺牲,那都是人命啊,他和他们比,又有什么不同,是他变异的有铜墙铁壁,还是子弹认识他不往他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