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冯清简介 > 第5章(第1页)

第5章(第1页)

伽蓝草木鲜

冯润不喜欢和左右昭仪相处,嫌她们年纪小、话说不利索,还嫌她们读的汉文书不多。冯清倒是很关照她们,常陪她们聊天,用膳也不忘叫她们一起吃。冯清劝过冯润,说大家都是冯家女儿,都住昭阳殿,都有太后派来的眼线盯着,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面子上的和气总要装一装。冯润不怀好意地夸她:”哟,妹妹长大了,居然知道装相了。“冯清不愿自讨没趣,劝过两次之后,便也作罢。

西宫坤象殿是个好去处,贵人高照容住在那里。相比于自家姐妹,冯润更喜欢和她说话。高照容识文断字,志性通敏,咳唾成珠,同样是讲佛经故事,她比冯清讲得更风趣。

”佛为舍尸王,以自身血肉供养病人,共十二年。佛为跋弥王,从树上投身入水,化为神鱼,城中疮病者取鱼肉而啖,病尽除愈。可笑佛法无边,佛却要投生为俗世之王方能救苦救难,真不知王大于佛,还是佛大于王。“

”你不信这个故事。真好!我也不信。“冯润兴致盎然。

”不能说不信,只是半信半疑吧。“

”我明白,正所谓’先破后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先人之论,坊间所传,难免都留下令人怀疑的地方,甚至可以说,破绽百出。我们身为后人,自当疑之、破之,方可另辟新天。“

”这话对也不对。“高照容笑道,”先人之论,也并非处处有漏洞。像你引的那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就是孟子所言吗?它到底该归为’信‘的那一部分,还是该归为’疑‘的那一部分?“

”单说这一句,我当然信。其他人信不信,我管不着。我的话也不一定全对,将来我成了别人的祖宗,我也不求后辈尽信我的话。“

高照容喜欢她的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笑过之后,她心下伤感:她们哪里能当别人的祖宗呢?大多湮灭在岁月长河中,籍籍无名;幸运的留下姓氏、封号、谥号,但面目模糊;更幸运的,像男人一样立德、立功、立言,如汉时的曹大家,家训传世,还有蔡文姬,才情满溢,诗传数百年。她可以名留青史吗?就算能留,情况多半是儿子拓跋恪当了皇帝,追封她为皇后,以虚名的方式为后人所知——但这自然…

冯润不喜欢和左右昭仪相处,嫌她们年纪小、话说不利索,还嫌她们读的汉文书不多。冯清倒是很关照她们,常陪她们聊天,用膳也不忘叫她们一起吃。冯清劝过冯润,说大家都是冯家女儿,都住昭阳殿,都有太后派来的眼线盯着,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面子上的和气总要装一装。冯润不怀好意地夸她:”哟,妹妹长大了,居然知道装相了。“冯清不愿自讨没趣,劝过两次之后,便也作罢。

西宫坤象殿”西宫坤象殿“的名称为原创,参考坤德六合殿和乾象六合殿的名称,此两殿在平城宫城第二次营建***中增建。是个好去处,贵人高照容住在那里。相比于自家姐妹,冯润更喜欢和她说话。高照容识文断字,志性通敏,咳唾成珠,同样是讲佛经故事,她比冯清讲得更风趣。

”佛为舍尸王,以自身血肉供养病人,共十二年。佛为跋弥王,从树上投身入水,化为神鱼,城中疮病者取鱼肉而啖,病尽除愈。可笑佛法无边,佛却要投生为俗世之王方能救苦救难,真不知王大于佛,还是佛大于王。“

”你不信这个故事。真好!我也不信。“冯润兴致盎然。

”不能说不信,只是半信半疑吧。“

”我明白,正所谓’先破后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先人之论,坊间所传,难免都留下令人怀疑的地方,甚至可以说,破绽百出。我们身为后人,自当疑之、破之,方可另辟新天。“

”这话对也不对。“高照容笑道,”先人之论,也并非处处有漏洞。像你引的那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就是孟子所言吗?它到底该归为’信‘的那一部分,还是该归为’疑‘的那一部分?“

”单说这一句,我当然信。其他人信不信,我管不着。我的话也不一定全对,将来我成了别人的祖宗,我也不求后辈尽信我的话。“

高照容喜欢她的奇思妙想和奇谈怪论。笑过之后,她心下伤感:她们哪里能当别人的祖宗呢?大多湮灭在岁月长河中,籍籍无名;幸运的留下姓氏、封号、谥号,但面目模糊;更幸运的,像男人一样立德、立功、立言,如汉时的曹大家,家训传世,还有蔡文姬,才情满溢,诗传数百年。她可以名留青史吗?就算能留,情况多半是儿子拓跋恪当了皇帝,追封她为皇后,以虚名的方式为后人所知——但这自然是空想,太子是拓跋恂;至于闺名”照容“是否记录,也不由她说了算。

冯润呢?可以名留青史吗?据说她承宠将满三年,竟未能生下一儿半女,看来更是没有希望。

她们尚且不是最可怜的。拓跋恂之母林氏,刚生下孩子就遭太后下令处死,儿子的生辰等同于母亲的死期。高照容庆幸林氏比她先怀孕,否则产下嫡子的就是她,相当于林氏为她挡了一刀。每逢拓跋恂的生日,兔死狐悲的伤怀就会袭上高照容心间,她命侍婢钟儿陪她一起诵经祈福,告慰那缕轻似鸿毛的游魂。

”冯润,你知道’子贵母死‘吗?“

”知道。“冯润容色冷峻,”儿子被选为太子以后,生她的妃嫔就会被赐死。“

”也没有办法。部落的势力很容易渗透进皇室,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外戚篡权,他们也只能如此。“高照容像是在自我安慰。

冯润冷笑:”我素日当你是个聪明人,你竟然为他们说话。果真只有大权在握的天潢贵胄,才能这般颠倒黑白、文过饰非,把杀母夺子的丑事说得高尚又无奈。“

高照容叹气:”我不是为他们说话,只不过心有悲慨,不得不发。很多妃嫔并不知道这条潜藏的惯例,糊里糊涂就生下孩子。当今圣上的母亲李氏,不就是……“

她自知失言,赶紧刹住话。她和冯润不算”交浅“,可她照样不敢”言深“。人心易变,隔墙有耳,永远是权力覆及之处的既定规律。

冯润偏偏接过话,正色道:”你不敢说,我来说。当今圣上的母亲李氏,还有太子的母亲林氏,皆死于太后之手。她是女中英豪,能爬到现在的位置,和那些心狠手辣的男人没什么差别。不过,比起她来,我更在意宫里其他女人。你说宫里有女人不知道这条惯例,依我看,不知道反而更好。糊里糊涂地怀孕,总要胜过提心吊胆地怀孕。另有些女人明知这条惯例,却毅然决然地赴死。她们诞育太子,引以为傲,血脉传承和死后哀荣,原本就是她们最在乎的。对这种女人,你不必心怀怜悯,那是她们不知轻重,求仁得仁。“

高照容屏息凝神。她追问:”你说她们不知轻重。以你的眼光来看,孰为轻?孰为重?“

”死后荣华如云轻,生前侈乐如山重。“冯润容光焕发,神采飞扬。

不久后,钟儿和高照容染上风寒。高照容暗自猜测,可能是因为她调侃佛典、质疑佛法,给自己和侍婢招来”报应“。冯润坚信自己身强体健,坚持去探望惴惴不安的坤象殿主仆。不成想这微恙附于其身,由她带回昭阳殿,害得自己发烧流涕、卧床不起,同时也传给了左右昭仪。两个女孩身娇体弱,没过两天就病死了;冯润虽然勉强吊着一口气,但连日来粒米未进,精神萎靡。贵儿、冯清、斛儿轮流喂她喝水,她无力喝多,每次仅半盅,一天仅三次,解渴续命而已。冯清忧心如焚,唯恐冯润到黄泉路上追随庄华和景仪,弃她而去。

”不用药还是不行啊!“冯清急得落泪。

斛儿提醒她,内廷执事那里有药,而且人家还会看病,不如请来昭阳殿为冯润医治。冯清摇了摇头,哭得更厉害:”他领了太后的懿旨,只在坤象殿忙活呢。凭我们几个,使唤不动他的。“

”太后?何必管什么太后?“消息灵通的贵儿忙道,”她老人家这会儿在洛阳,和皇帝一块儿去的。这对祖孙心向南方,说不定到了明年,就能把’齐‘变成’魏‘呢。再说了,朝中大臣个个都听太后的,内廷的人却不一定。反正我这儿还能使几个钱,不如拿去’犒劳犒劳‘那个执事。有钱能使鬼推磨嘛。“

贵儿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取出钱囊。冯清觉得有理,叫她去跑一趟,试着放低姿态、多说好话。不到半日,贵儿独自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手里的钱囊原封不动,和它的主人一般沮丧。冯清惊疑,询问情形。贵儿一屁股瘫坐在地,感叹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除了冯太后,内廷里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刘腾。不听太后的,就听刘腾的,刘腾背后,当然是皇帝,其他人拿金山银山去砸也不好使。

众人更奇怪了:皇帝一向仁慈,昭阳殿诸位也没得罪他,怎么就忍心让冯润听天由命?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回竟恰恰反过来,身在局中的冯润率先开口:”两年多了,还没给他生孩子,该到了他厌倦的时候。你看我们的阿耶,宠***的期限,不也差不多两年吗?“

她气若游丝,眼睑上、交睫处,眼屎糊得一败涂地;她的声音轻薄、纤细,好像落地而融的澌澌飞雪。冯清苦笑,不知如何作答,只在心底暗暗祈求上苍让冯润活下去。

祈祷声日复一日,不舍昼夜,宁静而浩大,充溢冯清的心,充盈整个宇宙。也许上苍听见了冯清宛如天籁的心声,当第一百盅温热的水从冯润口中滚入胃肠,她的喉咙不再痛痒,呼吸不再灼热,咳嗽声渐渐止息,气息开始畅通无阻地由鼻腔出入身体。接下来一旬,水越喝越多,饭菜越吃越香。脸色愈加红润,病气抽丝似地消散,冯润精神健旺,恢复如常。黎明时,一如既往地高风振铎;黄昏时,一以贯之地寒鸦掠窗。昭阳殿日影西斜,润、清两姐妹回归四目相对而两心空空的无聊时光。

”不行,日子不能这么过。“某天,发完呆后,冯润突然对冯清说。

”嗯?你想怎么过?“

”去洛阳。“

”啊?“

”怎么,那对祖孙都能去,我不能去吗?“

”可你……你是皇妃啊!还是太后的侄女,你和我,都是……“

”身陷囹圄,不得自由。“冯润打断她,”那又如何?我刚病那会儿,她来看过我一次,你当时好像也在,你记得吧?“

”记得,她挺关心你的,嘱咐了好多……“

”关心?“冯润再次打断,厉声惊问,”你把那些话当成’关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