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头开始重建屋子,人手不够,定会让他们这些屋子完好的汉子去帮忙。宋二郎在大雪天里也没闲多少时日,过两三天就要去烧一回炭,好不容易得闲一段时间,能躲懒就躲一会。
他将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百无聊懒看着前方。
阳光还算明媚,天地之中只有一些不知名的虫子叫声,安静的时候甚至能够听见冰雪融化的嘀嗒声。
突然一阵慌张的脚步声往这边赶来,听那着急的声音,还以为有鬼在身後追。
宋二郎翻了个身,回头看去。
只见一个老妪带着一个小女孩赶来,两个人都行色匆匆,神色慌张。
宋二郎静静看着两个人慌不择路往前而去,没打算多管闲事,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继续躺着。
下一秒,他又睁开眼睛,往两人的方向看去,急忙喊道:“别去!那边有陷阱!”
奈何两人动作太快,已经跑出了不远,没听到他的声音。
宋二郎着急抓起背筐就往前狂奔而去,一边跑一边喊:“别往那边去!”
老妪终于听到了宋二郎的呼叫声,颤颤回头,将小孙女护在身後。
宋二郎来到离两人不到几步路的地方,扔了个石头过去,只见前方的路当即塌陷了下去,露出一个大坑。
“这是为了防止野兽下山挖的陷阱,看你们往这边来才想起来,好赶上了。”
老妪看到这样大的一个坑,也皱紧眉头,往前看去,只见坑里还有不少削尖了的竖木叉,要是掉下去,难逃一死。
宋二郎见两人的表情都不算友善,解释道:“在陷阱旁边我们做有标识,且一般人也不会从这条路走,怪就怪野猪经常下山糟蹋庄稼。”
老妪听着宋二郎的话,认出他是本地口音,舒了一口气才道:“多谢提醒。”
宋二郎疑惑:“你们来这,是为何?”
老妪见附近没人,也不遮掩道:“知州老爷下令了,彻底封城。城内的人不准出,外头的人也不准进,听说是有细作混了进来,就在咱们兴宁县这一带。”
宋二郎皱眉问:“细作?在咱们这一带?”
“对。”老妪叹气,“好不容易熬到了雪灾过去,要是再封城,估计都该人吃人咯,还不跑,就剩死路一条。”
宋二郎面色一沉:“城内的情况这样艰苦,为何知州和县令不开仓救济。”
老妪道:“有这麽简单就好了。”
“这些日子倒是推行了一个政令,招了不少走投无路的人去帮官府赈灾,效果也还不错。”
“就在情况好转的前两日,那些人不知怎麽的又突然反了。”
宋二郎想到那日小妹和王老爷的对话,急忙道:“谁反了,将反叛头子给砍了!看其他人还敢不敢作乱。”
“斩到是斩了好几个,一点效果都没有。”老妪继续说道:“知州才怀疑是有细作故意挑拨的,才封的城。”
宋二郎明了,看着这老妪和躲在她身後怯生生的小女孩,两个人衣衫褴褛,逃出来想必废了不少功夫。
不禁又问一句:“你们现在打算去哪?”
老妪也不藏着掖着,“家中是在镇子上开抓药铺子的,霜灾之前儿子儿媳刚好去农庄看药材去了,如今我正打算带孙女往庄子去。”
宋二郎了然,从背筐中拿出那两个白面馒头递过去,“一路上奔波劳累,垫垫肚子吧。”
老妪又看了他一眼,谨慎摇头道:“不必了。”
说完便带着小女孩头也不回地往另一条小路走去。宋二郎咬着馒头,想了想,继续回到石头上躺着晒太阳。
心中消化着老妪提供的线索。
外头如今已经这样了,那他们的馄饨摊计划得往後推推。
老妪这回明显比之前谨慎了很多,也不再慌不择路乱跑。
小女孩拉了拉她的衣袖,“奶奶,我们为什麽要对刚才那位叔叔说谎呀。”
“这不是说谎,这是自保。”老妪道:“以後出门在外,万不可相信任何人,也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咱们的底细,知道吗。”
“为什麽呀?”
老妪停下脚步,蹲下来和她对视,“灵姐儿,因为你姓李。”
小女孩表情单纯:“姓李怎麽啦?奶奶刚才说的细作,是我们吗?”
“别胡说,咱们是正统,哪是什麽低贱的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