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守护自己的民族艺术
全会场的人洗耳恭听,陆青予越战越勇,她的红唇口绽莲花,丝毫不亚于她经过铜丝珐琅烈火淬炼的双手。她的姿态优雅,神采夺目,如同闪耀的景泰蓝。
陆青予走到S国代表面前,微微鞠躬後接过《太平有象》,高高举起。
“大家请看,我的这件《太平有象》题材源自我国的大象石雕,早在汉代丶唐代已有此类造型。四十年前,我的前辈师傅们就制作出了三足象鼎这样的作品。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提升设计,有了这样的六象造型。为了增加中国韵味,象身上的荷花尊以及象身上的图案取自唐代敦煌壁画。
而报纸上的这件七宝烧的方炉,则更多地是贵国的文化元素,方形石炉丶菊花纹丶飞鸟纹。两者在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艺术作品只要看图案和色彩就能看出区别和风格。
大家伸长了脖子望向《太平有象》这件作品。诚然如陆青予所说,这作品带着明显的中国古典艺术的韵味。
一位记者大声发言:“这麽看来,景泰蓝确实是中国本土的艺术品。”
这一提法得到了不少记者们赞同附和。
中方代表笑容可掬:“这位记者朋友,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是正常的。尤其是我们两个国家,隔海相望,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
我相信贵国的金属珐琅制品一定受到了中国金属珐琅工艺的影响,结合自身文化特色进行创新,形成了七宝烧。同样,中国的景泰蓝在吸收世界艺术後不断发展创新,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工艺特色。”
陆青予耸耸肩:“为什麽要争个输赢呢?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不好吗?”
“对对对,我们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就不要争了。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S国代表打着圆场,他们作为小国家,不想再介入两个经济大国的争论。
“我们S国觉得景泰蓝作为贵国的特有传统工艺,真是独具特色。这件《太平有象》作品更是精美绝伦,寓意丰富。能充分表达贵国想要和我国保持长久和平友谊的决心。”
在别国的主场,质疑别人的东西不是原创,没有充分的证据,现场继续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中方代表亲切地与S国代表握手,全场鼓起掌来。
女记者作为J国人,日常霸道惯了,今天挑衅不成功,此时并不服气。但是S国都认可了景泰蓝,她一个别国记者只能退後。她恶狠狠地盯着陆青予,心里不知道打些什麽主意!
陆青予达到目的,轻笑一声往後退,她才不管女记者服气不服气。她看向苏远宸,他什麽整理了这麽详细的景泰蓝的资料,今天可帮了大忙了。
仪式继续,但是今天的故事丰富了很多,记者们都很高兴。明天的头版头条,就是景泰蓝与七宝烧之争。
仪式结束,主人送走S国代表,记者散去。
陆青予跟着走出会客厅,女记者正停下来和一个戴白帽的矮个子男人说话。
矮个子看到陆青予擡起头,掀起帽子优雅地放在胸前,对着她一笑:“陆小姐,别来无恙!今天真是好口才。”
陆青予瞳孔一缩,这是个消失很久的老熟人——华盛的老板熊业。“熊老板,你怎麽会在这儿?还有,你把李长生师傅的图纸带到哪里去了?华盛制作的景泰蓝呢?”
熊业不好好重啓华盛,和J国人有什麽勾结?
“熊老板?”女记者掩嘴笑了一下。“山本雄业先生,您在中国是这个名字?”
山本雄业抽起嘴角笑了笑:“是的,和我的本名几乎一样。”
“你是中国人,还是J国人?你不是登记在册的A国华侨吗?”苏远宸站在陆青予身边。
80年代华侨可不是靠嘴巴说的,都是有相关背景资料,才会登记的。
“没错啊!我是两国的混血儿,在A国出生长大。可我的母国给我带来了什麽,只有贫穷落後。而我的父国就不一样了,J国和A国关系友好,我得到了很多好处。奖学金丶好工作,好身份!”山本雄业骄傲地说。
“认贼作父!”陆青予冷哼一声。
“那你故意以华侨身份到南州来?是为了什麽目的?”苏远宸电光火石间想到了:“你其实是A国和J国的特务,想要盗取景泰蓝的工艺机密?”
“说什麽傻话呢!我只是投资失败的熊老板,工厂破産只能打包一点儿瓶瓶罐罐和破纸片回家。你们自己人都对知识産权无所谓,没人说我的不是吧!”山本雄业露出得意的神色。
如果投资成功,就能赚钱,还能带走景泰蓝的核心制作技术。投资失败也没问题,反正中国那麽大,资源那麽丰富,拿一点点技术産品和图纸当作辛苦费有什麽关系。中国人很大方,根本不在乎。
陆青予被这话噎住了,在四十年後,中国发现,自己的很多东西都变成了别国的。
猕猴桃变成了奇异果,还卖给国人高价。本土的月季丶蜀葵等被偷走被嫁接在欧洲植物身上,变成高昂的园艺品种。谁也不知道这些原産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