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造成北宋灭亡的事件是什么 > 第63章 第 63 章 斗斗斗(第1页)

第63章 第 63 章 斗斗斗(第1页)

第63章第63章斗!斗!斗!……

赵淳楣是知道金人退兵的,不光知道,事实上,她甚至与对方打了个照面。当其带兵南下靠近黄河的时候,恰好遇到金人远去的背影。

所以这次到京城,赵淳楣整个人还是比较轻松的。不光不用打仗,而且之前二龙山切断了金军後方,想来开封即使损失也有限,此番过来估计帮着打扫下战场就能回去了。

所以,当看到激动的学生们又是“主战派”“主和派”又是“还我河山丶坚持抗战”,完全不知道怎麽回事。

最後还是闻焕章站了出来,他以前曾在太学做过博士,有些人脉,寻到几位眼熟的学生问话,如此衆人方才明白发生了什麽。

听完赵淳楣沉默了,半天,对着悲愤交加的学生们道:“我晓得怎麽回事了,这样吧,那位李纲李尚书,我定会尽量求官家放出来,诸君如此心怀国事,我久居偏地,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还请各位回去等消息吧。”

学生们这段日子,东奔西走,甚至跑到宣德门前下跪,但除了粗暴镇压没有得到任何回复。赵淳楣是第一个身居高位与他们搭话的,态度如沐春风不说,言辞还十分恳切,再加上她左右士兵皆身形高大,穿着统一光亮的铠甲,目不斜视毫无大宋一般兵痞的坏毛病。周围的书生不由红了眼眶,纷纷感念王师,又拉着赵淳楣说了一大堆话,最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赵淳楣十分耐心地听着,待人走後,面上的笑意渐渐收敛,回头与手下道:“走吧,估计等下朝廷就要召见了。”

身後一衆将领脸色都不太好看,他们大部分出身不高,与赵淳楣一样,在此之前从未跟大宋高层打过交道。对于现在朝廷的一系列操作,都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无论如何,来都来了,该走的流程总归是要走。

由于朝廷规定,赵淳楣的两万兵马大多被安排在城外驻扎,此番她只带了五百人在身边。而若是正常情况,开封应该给安排食宿,然而此时各地勤王的兵马已经陆续到来,上面没什麽规划,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食宿。

二龙山是最不缺钱的,赵淳楣包下了两家还算不错的客栈,休整一日,第二天一早进宫面圣。

与後世电视剧里演的不同,北宋时期官员上朝其实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有时候在文华殿,有时候在承天门,早上晚上都有可能。并且宋太宗为了让官员们彼此制约,权力划分的非常细致,够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很多,室内都装不下,只能分批入朝。

像赵淳楣参加的这一场,官员就不是很多,除了宰相种师道这样的重臣,馀下仅是三省六部几个头,这导致赵淳楣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直接看清她的样子。

赵淳楣在山东,又是当山贼又是做生意,再兼得打赢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于朝廷的脑海中,这应该是位模样凶恶,极为厉害的人物。

然而等见到真人,却不免吃了一惊。

却见眼前的女子身量瘦高,穿着朝廷赐下的命妇礼服,礼服用深青色衣料织成,里面配套白色纱质单衣,头戴黄金花钗冠,未着粉黛,眉宇清秀。神情谦卑肃穆,一举一动都非常守礼。

简直跟普通官宦人家的女儿没什麽两样!

赵桓坐在龙椅上,神色不明,片刻,方才对着赵淳楣道:“早就听闻宗姬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天日之表,也难怪此番战事唯有你一人取得胜果,比旁人都有用,果然是颇具太丶祖遗风啊。”

赵淳楣面色不变,微微行礼道:“为朝廷尽忠,本就是微臣应做的,能顺利赶走金人离不开各位大臣们的帮持,二龙山万万不敢居功。”

“你不用妄自菲薄,说你功劳最大,那就是最大。”赵桓笑着摇头,之後又询问了下与常胜军交战的具体过程。

赵淳楣一一道明,言谈中尽量淡化自己这边的实力,只说郭药师以为四下无兵,轻敌从而被她偷袭成功。

周围人听到也不住点头,是了,本应如此,他们这些朝廷正规军都没在郭药师手中讨到好,一个弱女子领的山匪怎麽可能打赢,一定是用了非常手段!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赵桓也心思再搭理赵淳楣,而是讨论起其他大事来。

即使李纲不在,但此时朝廷中的主战派依旧存在,眼看来勤王的队伍越来越多,他们觉得如果现在抓紧追击金人,未必没有一战之力。不光如此,还应该偷偷联系在金国里的那些辽人,努力策反他们复国,让金国後院失火!

而以两个宰相为首的主和派自然认为不妥,好不容易才把大佛送走,现在最重要的是凑齐战争赔款,同时抓紧春耕,让百姓休养生息。

双方最开始尚能交流,到最後谁也说服不了谁,话题就逐渐跑偏,各种攻击性言语接二连三冒出,乱糟糟的跟菜市场骂街没什麽两样。

而对于朝廷党争如此严重,赵桓似乎已经习惯,仿佛泥菩萨一般听听这个帮帮那个,最後见他们实在吵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觉得心烦了,转头问种师道的意见。

种师道沉吟片刻,开口道:“金人那边,尚且有康王在其手上,为了他的安危,实在不宜有太多举动,倒是太原城,咱们得速速去支援啊!”

经他这麽一说,衆人才想起来,完颜宗翰带着十万大军还在西路,而此时太原已经抗了他们四个月。

虽然法理上将太原割给了金国,但即使再糊涂的也清楚,太原乃大宋西北门户,绝对不能轻易放弃,于是赵桓立刻派兵。

如此又是一番辩论,等终于有了个初步的决定,已经到晌午了。在朝会解散之前,赵淳楣提出释放李纲一事。

主和派本想阻拦,结果赵淳楣搬出伐西夏时期太学学生因为朝廷昏庸暴怒打死官吏的事,考虑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主和派们怂了。

而赵桓见无人反对,也勉强点头同意,李纲就这样从牢房中放了出来,官职降了两级,罚了一年俸禄。虽说不复之前风光,好歹也是有惊无险。

等处理完这一切後,赵桓没有多做停留,直接起驾离开朝堂。

赵淳楣看着对方的背影,眉头微皱。

咋总感觉,这位钦宗皇帝,好像不太喜欢自己呢……

这倒不是她敏感小心眼了,实在是对方的行为举止有些诡异。虽然赵桓对着二龙山夸了又夸,但那句话怎麽讲来着,不要看他说了什麽,要看他做了什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