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造成北宋灭亡的事件是什么 > 第77章 第 77 章 困境(第2页)

第77章 第 77 章 困境(第2页)

是了,太原城易守难攻,若是将其握在手中,金人以後再想伐宋就只能走东面,如此压力便小了许多。完颜宗翰现在自顾不暇,想必也没功夫来管,此时不拿更待何时!

“这小子不错,恭喜宗姬又得一干将。”韩世忠笑着对赵淳楣道贺,宗泽也是一副欣慰的表情。

对于岳飞的冒头,赵淳楣其实一点都不惊讶,不光是因为後世的光辉形象,主要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对其能力品行都看在眼里,与周围人商讨片刻後直接采纳了他的建议。

二龙山多年来早已养成了办事效率高的好习惯,所以当赵淳楣下令西行後,很快整个军队全速运转起来。青州丶东京的各种後勤物资源源不断地开始往外运,确认补给无忧,大军正式出发。

跟预想中一样,在确定他们没离开後,完颜宗望带领着自己的人也动身飞速往金国首都上京赶,对于这次的战况,他必须原原本本地告诉族人!

二龙山一行倒也不是光埋头赶路,现在大宋的北方已经千疮百孔,不少城镇被金人入侵後,当地官员被杀,出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匪乱四起,治安极差。赵淳楣领着军队一路平乱,总算是在流寇尚未成规模前将他们全按住了。

至于那些乱贼,视情节严重杀得杀关得关,部分刺头没犯太大错又不怎麽服管的,直接抓到军队里充壮丁。最开始这帮人叫得跟杀猪一样,後来吃两顿饱饭也就老实了。

此外还有件事让赵淳楣很惊喜,他们这一路竟然遇到了不少零散的抗金势力,这其中有的是民间武装丶有的是山匪丶有的甚至是官吏,他们人虽然不多,但一直没有放弃抵抗。

赵淳楣与各个首领交谈後,无论对方是什麽出身,通通吸纳进自己的队伍里,并且一视同仁。

最开始一些首领尚且有些不放心,以为赵淳楣这麽好说话是不是要拿自己的人当炮灰,结果遭遇了几次金兵便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每次作战,都是二龙山的人冲在最前方,其馀的要麽负责打扫战场,要麽在後方掠阵。再加上赵淳楣本人吃穿都很朴素,待人赏罚分明,大家也就都安心听其调遣。

渐渐的,整个北方都听说了赵淳楣的大名,传说这位宗姬带领着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帮助他们打赢入侵者,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一些受过她恩惠的,甚至在家中供奉起她的牌位。

赵淳楣本人对此一无所知,即便知道也抽不出时间来管。

大军走走停停,一路缓慢前进,比预料中足足晚了一个月才到太原城下。虽然拖沓了些,但总体倒也值得,他们的队伍不光壮大了,而且还妥善安排了北方的事务,让百姓不至于因为战事耽误了农耕。否则各种天灾人祸加在一起,今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太原城内的一万多金兵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早有准备,见到二龙山大军,并没有擂鼓迎战,反而派出了一位宋人使者,并且携带了赵佶丶赵桓的亲笔信。

这位宋使姓秦,单名也该桧字,也是个老熟人。此时他尚未变成迫害岳飞的大奸臣,而且因为当时金国要立张邦昌为皇帝,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金人气不过,将其与皇室一并掳走,如此也导致现在在宋朝其他人眼中还是位忠贞刚烈的清流名臣。

赵淳楣心情复杂地看着这位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让负责文书工作的楚齐将信接过,之後大声朗诵给衆人听。

楚齐从东京城一路跟着来西北,接触到的世界与之前完全不同,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整个人也沉稳了不少,然而当看到信的一瞬间,面色却陡然气得通红。

深吸一口气,平复了许久,少年方才一字一顿地读出了信上的内容。

帐内原本有些乱糟糟的喧哗声随着朗读越来越小,到最後直接无人言语,四周死一般沉寂。

半晌,赵淳楣有些疲惫地开口道:“都说说吧,大家是怎麽想的。”

“有甚好说的!”韩世忠收起平日嚣张肆意的态度,面上一片冰冷,“都到这一步了,那不成还真按照信上说的退兵?”

是的,赵佶跟赵桓就是写信让大军撤退,不光如此,还狠狠斥责了赵淳楣,说她牝鸡司晨,原本就是待罪之身,不允许大宋任何人与其有牵扯,否则就是叛国。

听了韩世忠的话,其馀将领也纷纷赞同,一旁的秦桧顿时跳起脚来,指着衆人的鼻子大骂道:“大胆!你们连太上皇和皇上的话都不听了吗!你们可都是大宋的子民,官家的臣子,跟罪人待在一起想叛国是吧!”

赵淳楣被他吵得脑仁疼,只能先好声好气让人将秦桧带下去,面对一帮五大三粗的士兵,秦桧不敢反抗,但临走前还是撂下一句,“衆位别忘了,大宋的国君可还在金人手里,若惹怒了他们使得官家有任何闪失,各位难不成想遗臭万年吗!”

此言一出,原本想要说点什麽的衆人也不开口了。

如今的大宋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皇帝不在,中央失去权威,南方官吏有些蠢蠢欲动,有些还在观望。北方在二龙山的强武力下倒是比较消停,赶走了敌人一切百废待兴正在重建,但大部分人依旧惴惴不安。

宋朝的皇室,绝大部分都在东京住着,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宗室成员,基本上血脉都很远,有的甚至跟平民百姓无异,就像赵淳楣名义上的父亲,连当地稍微有点势力的乡绅都比他有牌面。宗泽倒是跟赵淳楣商议过要不要从那些人里选一位新君,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考虑到宋徽宗几十年的折腾,已经奄奄一息的大宋实在经不起又一位不靠谱的皇帝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从道义礼法上,大家还是赵桓的臣子,应该听其调遣,可倘若真这般,那他们这一路的艰难险阻,无数士兵的血泪全部白费,大宋也就彻底完了。

正当衆人僵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之时,许久未曾发言的闻焕章缓缓开口。

“诸位,闻某有一计,可解眼下之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