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北宋发生了什么大事 > 第97章 第 97 章 内政(第1页)

第97章 第 97 章 内政(第1页)

第97章第97章内政

赵淳楣说用不了多久,并非信口开河。虽然表面上金人还很能打,金国的将领依旧用兵如神,但仔细观察下,对方内部已经出现裂痕。

抛开君臣不和不谈,赵淳楣判断金国的军力其实早就开始滑落。

衆所周知,金兵单体素质高,战斗力强,这是因为女真之前长期生活在东北山林中,为了生存不得不与严苛的自然环境搏斗,长久下来锻炼出来的。但这也也造车了一个极为严重的结果——人口不丰。

大家夸赞金人勇猛之时常常会感叹“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重点不是“不可敌”而是为什麽不满万?原因就是此时的女真只有这些人。在立国之初,完颜阿骨打可以依靠着部族勇士驰骋沙场,但如今他自己都老死了,其馀普通将士又能剩下多少呢?

金国建立不过一二十年,这期间跟辽国打丶跟大宋打丶甚至跟西夏回鹘高丽干过几架,就当这些全是菜逼,但金国多多少少也有损耗。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像完颜娄室这样的大将军再也不能手握那支精锐部队指哪打哪,甚至要在辽国旧地招募汉人来填充兵线。

并且由于迟迟拿不下大宋,刚认下的那些小弟,比如西夏游牧部落首领等心中也得嘀咕,最起码想要指挥他们卖命短期内是不可能了。

赵淳楣长舒一口气,望向天边,心中暗道:完颜晟啊完颜晟,你希望假意给我几块地方暂时唬住,等攘内成功後再来打,殊不知掉当取不取,时来易失,送到碗里可没有再退回去的道理。

这次行军,只用了极小的代价,不光彻底收回了大宋故地,还成功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中的四州,可谓成果斐然。更何况赵淳楣御驾亲征,证明自己无论胆量还是能力都是一流,朝中再没有反对之声,就连赵佶赵桓的死似乎也跟轻烟一般,被风一吹就消失不见。

如今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南方也开始建设制糖厂,赵淳楣采取招标的方式,召集全国的大商人,卖了十年的特许经营权。没办法,虽然白糖确实挣钱,但本质上在这个时代还是一种奢侈品,她身为皇帝,若如此大咧咧与民争利未免看上去不太好,毕竟早年太丶祖就下过命令,禁止士大夫们经商,这麽多双眼睛看着呢。

不过除此之外,二龙山的其他産业还暂时捏在手里,比方说铸铁药品,现在有了国家背书,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人力都大大提高,赵淳楣还特别成立了研发部门,隶属工部但可以直接跟皇帝对话,并且建立了匠人的考察制度,若真有本事,可以直接来朝廷当官。

对于这些,部分大臣也颇有微词,他们觉得皇帝不务正业,整日跟奇技淫巧和阿堵之物打交道。本来赵淳楣身为女子当皇帝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可现在已成事实,大臣们就希望最起赵淳楣是个符合儒家正统的好皇帝,于是对待她的日常行为要求十分严苛。

对于这点,赵淳楣倒是出乎预料的十分听话,顶多私下抱怨几句,但最後也都乖乖照做,尽量跟朝臣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关系。其实上辈子看许多讲皇帝的视频,许多人评价往往带上这麽一句“这是个好皇帝,专跟文官集团对着干,不妥协!”“因为这个皇帝得罪了文官集团,所以历史评价不高”等等。赵淳楣那时候就觉得这种话有些奇怪,直到自己真当上皇帝才知道是哪里怪。

好端端的,干文官集团干嘛呢?

说白了,封建社会家天下,文武百官都是给皇室打工的,哪家老板专跟自己下属作对?“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这样下去怎麽可能将国家治理好?所以赵淳楣在登基的这几年里一直在衡量跟臣子们交往的这种度,除了在国家生死存亡大事上坚定自己的想法,其馀琐事只要对方说得有道理,她就会耐心倾听。

更何况,身边有约束不是坏事,赵淳楣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还多次经历过生死,接触过社会三教九流。但即便如此,也有些禁不住权力的诱惑。当上皇帝,随便一句话就能决定旁人的性命,更别提周围人无底线的吹捧夸赞,赵淳楣要不是心志坚定,有时候觉得自己要被哄成胚胎了。

也正因如此,她更知道臣子进言的可贵。

就好比现在,赵淳楣盯着手上的奏章皱眉,看上去颇为苦恼。这是四川转运使送上来的,上面陈述了四川等地由于交子滥发,导致的财政崩溃,小商贩接连倒闭,百姓生活困顿等等。之前在二龙山办事的李忠现在在蜀地当武官,赵淳楣还特意写信向其询问情况,得出确实如此後立刻召集官员开会。

事实上,打从宋神宗期间,交子滥发就已经有苗头,不过那时候还没太过分,而到了宋徽宗,由于生活奢靡又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大宋堪称手持核动力验钞机,疯狂从百姓手里敛财。而朝廷早已对此形成了路径依赖,国库一空虚便印钱,充分进行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所以当官员听闻此事,大部分不以为意。只是见皇帝这般重视,总要有点表现。

张邦昌作为宰相,百官之首,第一个发言劝说道:“官家莫急,只不过是因为金人连年进犯,百姓觉得交子不保险,爱积攒些钱罢了,等时局好了,这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哪有那麽容易,”赵淳楣摇头,政府信用一旦破産,想要重建起来是非常难的,老百姓可能不懂什麽“剥削”“压迫”这些词,但老百姓也不傻。

思来想去,赵淳楣最後拍板道:“传令下去,从今年开始,交子钱引等引发量减半,之後逐年递减,争取二十年内彻底停止。”

衆人一听皆大惊失色,连忙道:“官家!万万不可啊,如此下来,朝廷拿什麽筹钱!?”

“哦?在印交子之前也没见大宋散架子啊。”赵淳楣明知故问,之後对着官员们叹息道:“圣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四川能闹到今日这个地步,想来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去,滥发纸钱,看似能充盈国库,但最後闹到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还是得花钱平叛,你们说这是何苦呢?”

官员们依旧不解,“既然这样,朝廷可以少发,多些收益也是好的啊。”

这点赵淳楣倒是也考虑过,但犹豫再三,还是否决了。这东西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关不上了。就好像交子刚诞生时,仁宗英宗尚且能控制着使用,神宗哲宗就开始放肆,到了徽宗,那更是毫不顾忌。在皇权权力没有制衡监管的古代,一旦打上“为了江山社稷”的理由,那根本停不下来。

哪怕赵淳楣活着的时候能保证自己完美控制纸币系统,那她後代呢?所以干脆一开始就不用。原本她想着立刻停止发印,但毕竟交子什麽的也流通了好几十年,虽然在崩溃的边缘,但还是有许多人持有的,冒然下决定可能会引起恐慌,所以打算一点点来。

不光是纸币,难得承平,赵淳楣还利用这段时间处理了不少内政,从行政效率到农桑盐科,在接连惩治了几个奸臣贪官後,整个官场风气也有所好转。政治清明了,民衆自然能感受到,于是纷纷称赞起当今圣上。

正当大宋这边风风火火地进行改革之时,金国上层同样也没闲着。

完颜晟与完颜宗翰的斗争几乎已经搬到明面上,朝廷官员被逼得纷纷站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当太子,皇帝同样也在进行改革,他效仿大宋,成立三省六部,提拔了一批文官,开始在国内传播儒家思想。两次三番地表示,他大金现在已经不是山沟沟里部落联盟,而是正经国家,老家那套已经过时了,现在要管理这麽大的地盘,应该参考汉人,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更何况现在自己弟弟和完颜阿骨打的嫡子都死了,也是没办法。他看完颜宗磐德行能力都很不错,国家交给他也放心。

对此完颜宗翰冷笑,直接表示要是用汉人那一套完颜晟现在就应该从龙椅上下来,毕竟他只是阿骨打的弟弟,又不是儿子。现在虽然太丶祖的儿子死了,但嫡长孙还在,要传位就应该传给他!

完颜晟气的直打哆嗦,两人在朝堂上直接对骂起来,斗得连老百姓都知道了。

最後的最後,还是完颜娄室站了出来。对于完颜晟这个皇帝,因着把幽州让给宋,他已经失望不已,直接挟持了完颜晟与完颜宗磐发动宫廷政变。当然了,他也不是要这对父子的命,而是逼迫他按照女真的习俗,立阿骨打的孙子为太子,之後便束手就擒自己请罪了。

经此一役,完颜晟被吓得够呛,整个人都苍老了好几岁。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通过这次宫变,让他看清了自己这个皇帝在这些大将军面前如此渺小。再加上年纪也大了,干脆摆烂不管事。

结果他这样一摆烂,朝廷虽然平静了许多,可金国进行到一半的汉化改革却停了下来。之前赵淳楣曾评价过,完颜晟这个人虽然爱内斗,但其实挺有能力的,在如此关键阶段,国家的领头人不管事儿了,对于整个金国来讲都是巨大的损失。

他不管了有人管,完颜宗翰顺利接下国家的掌舵权。

而宗翰掌权的第一件事,便是重新集结军队,准备再次与宋决一死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