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鸿佑帝登基以来的头一遭。
毕竟,东厂被鸿佑帝冷置多年,在朝中早就形同虚设,这些年来,便是连宫中伺候贵人们的内侍都不如。
许多人都说,是因着东厂这回案子查得漂亮,让陛下对他们另眼相看了。
但也早有风声传闻,说是因为这回事涉大理寺,锦衣卫最近又不知为何不得陛下青眼,以至于让东厂捡了个漏,只怕要在朝中好好地耍一通威风。
一时间,因着东厂当年的恶名,朝中一时人人自危。
但是,几天下来,整个朝堂竟一派风平浪静。
自从涉事官员被全部羁押之后,审讯,录供,捉拿,全部都在朝中的章程之中,甚至蓟北那么多官员落网,却竟总共都没牵扯几个京官,像往日一般风声鹤唳、半个朝堂都被传去衙门问话那样的状况,更是根本没发生过。
几天之后,案件了结,安静而迅速得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稍有牵连的官员们纷纷松了口气,就连从不待见东厂的鸿佑帝都难得地嘉奖了时慎一番。
这些话,全是方临渊从旁人口中听来的。
“听说锦衣卫的林大人这几天都不大高兴呢!”李承安绘声绘色地对方临渊说道。
“我前两日见过他一次,满脸的官司,都没敢招惹他。”
方临渊抬眼,看向他的神色明显就不大相信。
“林子濯不是天天都这样吗?”他说。“你还打算看他朝你笑不成?”
“哎呀!”却见李承安连连摇头。“不是!我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出来区别呢!”
方临渊闻言笑了两声,看着他没言语。
李承安急得快要跳起来了。
“您怎么不信我说话呢!”他说。
“真的!前阵子我爹在府里的时候,我听了一耳朵。听说前些日子锦衣卫事情办得不好,在宫里被陛下申斥了。从那之后就成这样了,陛下有事不用他,就这么把他们晾在那儿。”
听他这样说,方临渊微微一愣。
“什么事情没办好?”他问道。
“这就不知道了。”李承安说。“他不是总找您帮忙吗,您也没听说?”
方临渊摇头。
“那只怕也不是什么大事了。”李承安闻言,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
“毕竟,伴君如伴虎呀。”
方临渊又被他逗笑了,抬手在他后脑上拍了一把。
“伴虎?你伴没伴过一天君,倒是教你这么明白了?”
两人说笑着便将此事翻了过去,不过方临渊倒是惦记着,毕竟他与林子濯关系也不错,下次再见时,看看他是否需要自己帮点什么。
不过,此后接连几日,他都没再见过林子濯。
却是先一步又得到了入宫面圣的旨意。
——
鸿佑帝神色微沉,凝着眉头,将一本奏折丢在了方临渊的面前。
“爱卿,你知道,突厥公主下月便会入京,朕是信任你,才会将此事交由你来办。”他说。“可是你看看这道折子。”
方临渊不解,忙伸手将折子打开。
这封奏折是前往蓟北善后的官员所书,他说蓟北流民之祸并未平息,反倒愈演愈烈。
他们一行人抵达蓟北之后,接连两次受到了流民的堵追,甚至因此而发生了交锋,死了好几个随从。
方临渊一愣。
这怎么可能!
蓟北的每一个州郡,他都是明明白白地去过,全部百姓所应当拿回的粮食与银钱,也都是在他与卫兵的监视之下发放完毕的。更何况……
吃饱穿暖的百姓,怎么敢堵追官员的车乘!
“陛下!”方临渊当即在殿前跪下,说道。
“还请陛下明鉴!一则,蓟北每一个村镇农庄的账册臣全都查看过,整个蓟北也走过一遭,确认流民之患已解,这才回的京城。二则,流民即便有苦要诉,也只会求告于州县衙门,怎会沿途设卡,堵追钦差呢!”
他俯身叩头,却听得御座之上的鸿佑帝沉默片刻,缓缓叹了口气。
“折子就在你手上,你还不相信?”鸿佑帝问他。
方临渊诧异地抬头看向鸿佑帝:“微臣只是认为,此间尚存疑点……”
“爱卿,你爱惜百姓,朕深感欣慰。”却见鸿佑帝皱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