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我想看乡下姑娘 > 第2章 放牛娃的那点乐趣(第2页)

第2章 放牛娃的那点乐趣(第2页)

英子说的寺庙就是石泉崖的石泉洞寺,建筑完全都是天然大石头构成的,它是因为早期有名人在石头上摹刻而大名远播的。

那座寺庙也是在山腰,离英子两放牛的地方只隔着一个小山脊,寺里有一条千米长的石板路通向山脚,直达镇的边角上。因此英子说水淹到寺庙底了,可见这次洪山闹得挺凶的。

英子与吴小霖只为眼前百年不遇的景象感到可怕,但也不会想到更深层的东西,还是得好好放好自己的牛吧,考虑考虑中午在哪个位置“烧烤”更好。

不知不觉,那两头牛已经翻过了北面的中间的一个小山脊,离石泉崖寺的不远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英子与吴小霖就各自把自己的牛给栓上绳子,然后另一头绳子就绑在小松树上,让它们在树底下午休。

这牛也挺听话的,即便你用一根一车就断的细绳系在它鼻子的铁环上都可以轻易地牵着它走,即便再把它绑在一个轻轻一折就断的小树枝上,只要它不受大的惊动它都不会跑走。

“英子,我们就在这烤吧,刚好有两块石头当灶台。”

“好的,我去找些干柴。”

吴小霖在一个书桌大小的平地上把两块现成的小石头稍微挪了下就摆成了一个小“灶台”,她然后在灶台的另一边再围上一些泥土,只留一小口但当烟囱,接着就稳稳当当地把从家里带来的瓦片放上“灶台”。

瓦片是已经清理过的,所以这会吴小霖就直接从英子放在边上的袋子里取出番薯片先摆上了几片。

英子也很快就找了一些干树枝与引火的树绒子,这些在山上是不难找到的,虽然昨天刚下过了雨。

“起火了,起火了。”

只划到第二根火柴就把树绒子点着了,她俩都兴奋地叫了出来。

嘴巴就是“鼓风机”了,在她们俩轮流的“鼓吹”下,灶肚内还有一丢儿湿的树干就烧得越来越旺,噼里啪啦地响,瓦片上的番薯片也逐渐地出“滋滋”的暴热声。

翻动了几次,薯片逐渐软了、焦了,出让人垂涎三尺的香喷喷的番薯的自然味儿。

英子与吴小霖一边翻动着薯片一边用树枝现做的筷子夹起熟了吃,然后再把生的薯片摆进瓦片上空档的地方。

“啊啊,烫死我了。”突然,吴小霖一边叫着,一边吐着舌头。

“呵呵呵,看你馋的,又没人跟你抢,着什么急啊。”英子被吴小霖可爱的样子逗笑了。

这是便是她们俩最好的午餐,最简单的美食,是真正地享受着露天烧烤的乐趣,不用管天,不用疼地,更不须在乎他人。

吃着吃着,两人的肚子都有点撑了,喉咙也有点噎着了,赶紧走到边上的小喷涌洼里用双手拨了拨水面再捧起一口就喝,然后快乐似神仙地出“啊”的一声。

“小霖,咱们去找点李子吃吧?”英子望向石泉崖寺不远处的一片李子园说道。

严格地说石泉崖寺是其实一座开放性的“庵”,一块稍微偏一些的几百平方的大石头压在两边自然竖起的石头上,下面露出的空间就是所谓的洞,里面可以容纳上百人。

洞的四分之一处隔着一睹墙,墙的后面供奉着是白莲教的七个“姐妹”,墙的墙柜内供奉着的是释迦摩尼等。

之所以为“庵”,因为之前“居住”着都是女士俗称尼姑,后来随着展她们在洞边上又盖了一些房子,添了一些“男丁”,远近山民就逐渐地称它为寺(庙)。

寺庙逐渐就近开、占有了很多土地,用来种茶、种菜、种桃、种李等。这些大多要用到“男丁”,所以有些家庭不容易的贫穷人家的未婚青年或鳏夫就到那“出家”。

而寺庙里年轻的“尼姑”逐渐变少的原因是,主持后来生了个儿子,外号叫颠婆,无恶不做,使得年轻的尼姑就都逃脱了去。更过分的是连“香客”他都不放过,搞得寺庙“恶名远播”。

再后来他因为调戏了一位远道而来的长相可人的有文化的几位女施主,被报了案,他的过往恶行也被彻底地揭露,然后他就在牢房里面吃了两年的“干饭”之后就消停了些。

“现在是收购的季节,听说那李子都有人承包的。”吴小霖有些害怕地回应到。

“现在是中午时间,而是这天气应该是没人来采摘,我们就在边角摘几个就走,没事的。”英子边鼓动着小霖边望向那片山坡上的李子园。

“好吧,我们要小心点才是。”吴小霖嘴上应答着,心里却早有点了小鹿乱串。

李子树是挨着梯形的地块种植的,这个时候从远处看过去就是于周边的青翠的草木连城一片,人在李子园内根本就不会被看见,而外皮或青绿或暗红或绿里透着红的李子也是在人走进或走到李子树底下才能被看见、被看清。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视线的原因,以及对山地的熟悉,英子与吴小霖便大着胆子悄悄地向不远处的那片李子园摸去,不过,她们还是懂的选择了离帐篷远处的一角。

李子园被人承包后商人都会提早在李子园选一处搭起帐篷来看管,只是英子与吴小霖不知道的是,她们现在看上的那个李子园是属于石泉崖寺的。

喜欢乡下姑娘英子的蜕变,请大家收藏:dududu乡下姑娘英子的蜕变,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