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玲没有说话,殷锦年也没追问,两人就这样沉默的坐了一会儿。
就在殷锦年呆的时候,李金玲突然转过来,对殷锦年说道:“殷锦年,你能陪我回一趟家不?我的钱还没交,我今天回家拿钱。”
殷锦年惊讶极了,交钱都好几天了,他们是初三班,时间紧张,大家基本不回家,但初一初二的,中午回家的多的很,李金玲怎么会没交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殷锦年知道李金玲家是哪个村的,虽然比她家远一点,但也是每天都有学生来往的。
但她没有问,感觉李金玲情绪低落,殷锦年点了点头。
李金玲家离镇上不算近,走回去不现实,这深更半夜的,她还有点害怕。
殷锦年想了想和李金玲一说,两人一块去借胡羡中老师的自行车,他一直很喜欢俩人,虽然不教他们了,但关系一直很好。
胡老师开始还不同意,怕夜里不安全,但李金玲说着说着就带出了哭腔,虽然极力隐忍,殷锦年还是听了出来。
胡老师沉默了,李金玲不愿意说回去啥事,他也不好再劝说,好在今天天气好,月亮很大,走夜路问题不大。
这个时候的农村,除了妖魔鬼怪的故事会让孩子怕黑夜,其他还真没什么事,下了夜自习,愿意回家住的也很多。
两人骑着车子一路往村里走,李金玲骨架大,看着比别的女同学要年长一些,力气也大,她在前面骑车,殷锦年坐在后面,感觉车子像带风一样。
她们俩出来的晚,但骑的快,着急赶回去。
那些一二年级的,早早就出来了,但是一路打打闹闹,倒让她们追了上来。
但都是离镇上不算远的,再往李金玲家的方向走了一会儿,路上就没人了。
殷锦年没有单独走过夜路,在家里的时候,如果在殷老太家吃饭吃的晚,也是大家一起回家,没觉得有啥可怕。
这个时候,月亮倒是明亮,远远的能看到地里的庄稼,还有泥土路的车辙印。
但四周空旷无物,除了虫鸣声,只有两人有些粗重的呼吸声,殷锦年感觉自己都能听到心跳声。
殷锦年正胡思乱想,李金玲突然停了下来,身子歪着左脚点地,她连忙跳下来,疑惑的看向李金玲。
李金玲眼睛紧盯着前面,声音有点犹豫:“殷锦年,前面是一大片玉米地,我有点害怕。”
殷锦年傻眼了,她也怕呀,她都没敢吭声,李金玲咋还害怕呢,这不是她家的方向吗?
大概是经常生这样的事,李金玲说完也沉默了下来,她回头让殷锦年坐在桌子旁的矮凳上,欲言又止。
金玲父母应该都不是爱说话的人,也猜到闺女这个时间回来肯定是有事。
金玲爸爸刚才大概去做饭,这会儿端了两碗面条进来,一边催俩人吃一边问:“金玲,咋的了,半夜回来多危险呀!”
面条就是清水煮面,放了自家种的小青菜,点了猪油,香气扑鼻。
李金玲嘴里吸着面条,没事两个字差点脱口而出,这样说太假,但实话她又说不出口。
就像殷锦年看到的,她家穷的叮当响,现在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她家又是其中特别穷的。
她爸爸有小儿麻痹症,两条腿长短不一,稍微重点的活都干不了,家里也穷,三十几岁才娶了媳妇。
金玲妈妈也是命苦,早年嫁了人,因为一直没怀孕,长期被婆家人欺负,熬坏了身子,又被赶回了娘家。
在娘家待久了也待不住了,身子好了一些,就被人介绍给了金玲爸爸,两人谁也没嫌弃谁,就搭伙过起了日子。
金玲爸爸虽然没啥本事,对媳妇却很好,有啥好东西也都紧着媳妇,日子清贫,金玲妈妈却很知足,身体也越好了。
结婚没多久,本来以为自己不能生的金玲妈妈,却意外怀孕了,大家都傻眼了,不是不能生吗?
事到了这,还有啥不清楚的,是原来那个男人不能生呀!
金玲妈妈想起自己原来过的日子,惊怒交加,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她顺利生下一个女儿,就是李金玲。
然后又有了一儿一女,儿子李金龙,女儿李金铛,算是满足了她做母亲的心愿。
但毕竟原来熬坏了身子,连续三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也没个婆婆帮忙,娘家也忙,她坐月子都没坐好。
没几年,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就病病歪歪,缠绵病榻。
也花钱看了医生,都说是身体熬坏了,就是需要好好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