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一生到老的说说 > 第四十五章 转校去求学(第1页)

第四十五章 转校去求学(第1页)

1998年深秋的清晨,邢成义背着二十斤小麦站在村头的校车点。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粗布粮袋上的补丁在晨光中泛着苍白。母亲李秀兰昨晚熬夜缝补的针脚还带着体温,父亲邢大勇塞给他的五毛钱硬币在口袋里硌得慌。

校车碾着碎石路驶来,铁皮车身哐当作响。邢成义挤上车,粮袋蹭到前排女生的粉色羽绒服。“脏死了!“女生尖叫着躲开,她的马尾辫扫过车窗,发梢沾着晨光里的尘埃。邢成义缩了缩脖子,把粮袋抱在怀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补丁边缘。

“你也是带粮食的?“后排的男生探过头来,他的粮袋上印着“尿素“字样,里面装的是玉米。邢成义点点头,男生咧嘴笑了,露出缺颗门牙的豁口:“我叫王磊,家在河西村。这破学校,非要拿粮食换饭票,城里孩子带钱就行。“

校车颠簸着穿过灾后的田野,邢成义望着窗外倒伏的玉米秆,想起去年洪水时,自家的粮食也像这样烂在地里。王磊突然捅了捅他:“看,那就是育英小学!“远处的土丘上,两栋米黄色的教学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楼顶的红旗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校门口,邢成义排在换粮票的队伍里。总务处的老师捏着他的小麦,眉头皱成疙瘩:“怎么这么潮?“邢成义喉咙发紧,想起母亲连夜在灶台上烘干粮食的情景。身后的城里学生窃窃私语:“农村来的吧,一股子土腥味。“

“我家的也潮!“王磊突然挤到前面,把玉米倒在秤盘上,“不信你闻闻!“老师被逗笑了,挥挥手给他们开了票。邢成义攥着印有“育英粮票“的硬纸片,听见王磊在耳边低语:“别理那些城里人,咱们的粮食最干净。“

食堂里,蒸汽弥漫中飘着馒头的香气。邢成义盯着价目表:一个白面馒头半两粮票,菜汤免费。他摸出粮票,看见王磊正踮脚够着窗口:“来两个粗面馒头!“旁边的张小雨拽了拽他的衣角:“别买白面,留着粮票换作业本。“

三人蹲在食堂外的台阶上啃馒头。张小雨的粮袋里装的是高粱米,她的辫子用草绳扎着,眼神却像星星般明亮。“我攒够十斤粮票,就能换支钢笔。“她舔着嘴角的馒头屑,“等我学会写漂亮字,要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写信。“

教室里,邢成义坐在最后一排。英语老师是个烫发的城里女人,当他用浓重的乡音回答问题时,全班哄堂大笑。他缩在座位里,手指把草稿纸搓成了咸菜团。王磊在课桌下踢了踢他的脚,递来一张纸条:“别理他们,你数学比谁都强!“

宿舍的大通铺上,邢成义挨着王磊躺下。月光从窗户斜照进来,照见墙上的标语“知识改变命运“。张小雨抱着作业本进来:“借我看看你的算术题,我有两道没弄懂。“三人凑在煤油灯前,邢成义的手指划过草稿纸上的公式,突然听见窗外传来猫头鹰的叫声。

“你们说,等我们毕业了,还会记得这些粮票吗?“张小雨望着天花板。王磊翻了个身:“当然记得,这可是咱们的血汗粮!“邢成义摸了摸枕头下的粮票本,想起父亲说的话:“学问比粮食更金贵。“他突然坐起来,就着月光翻开课本。

深秋的暴雨说来就来。放学时,邢成义看见张小雨的粮袋落在操场。他冲出去抢收,黄豆大的雨点砸在背上。当他抱着粮袋跑回宿舍时,浑身湿透像只落汤鸡。张小雨含着泪给他递毛巾,王磊突然喊道:“快看!“

窗外的积水里,几个城里学生正把粮票折成纸船。邢成义冲出去,一把抓住为首的男生:“那是别人的口粮!“男生想挣脱,却看见邢成义通红的眼睛里燃烧着怒火。最终,他们羞愧地捡起粮票,向张小雨道歉。

毕业那天,邢成义站在教学楼前。手中的成绩单上,数学是满分,英语也有了明显进步。他望着食堂的方向,仿佛还能看见三人蹲在台阶上啃馒头的身影。王磊拍拍他的肩:“明年咱们还要一起考中学!“张小雨晃了晃手中的钢笔:“我要给爸爸写封最长的信。“

校车启动时,邢成义回头望向育英小学。两栋教学楼在夕阳下镀上金边,食堂的炊烟袅袅升起。他知道,那些用粮食换来的粮票终会用完,但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将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粮票“,支撑他走向更远的地方。

十一月的第一个周一,邢成义发现枕头下的粮票本不翼而飞。三十斤粮票是父亲卖掉半头猪换来的,他浑身发抖地翻遍床铺,只在床缝里找到半截被撕碎的粮票残片。王磊和张小雨闻讯赶来,张小雨蹲在地上拼凑碎片:“这是被人故意撕的。“

消息很快传遍宿舍。城里学生李浩然阴阳怪气地说:“穷鬼丢粮票,谁知道是不是自己藏起来博同情?“邢成义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王磊抄起扫帚要冲过去,被邢成义拦住:“别闹,先找线索。“

三人在教室后排的墙缝里发现了剩下的粮票碎片。邢成义蹲在地上,突然闻到一丝熟悉的气味——是食堂蒸红薯的甜香。他想起昨天中午,李浩然曾拿着红薯在教室门口炫耀。“走,去锅炉房!“他拉起王磊就跑。

锅炉房的煤堆后,他们找到了被烧毁的粮票残骸。邢成义的眼眶发红,却听见身后传来抽泣声。转身看见李浩然的妹妹李小萌蹲在角落,手里攥着半截烧焦的粮票:“对、对不起我哥说农村人的粮票脏,我就想烧掉“

邢成义愣住了。李小萌的羽绒服袖口磨得起球,他突然想起洪水时,自己也曾躲在救济帐篷里,因害怕陌生人而打翻人家的热粥。“没事了,“他蹲下来,“你哥不知道,这些粮票是我爹用半头猪换的。“

当天下午,李小萌带着哥哥来道歉。李浩然递来二十斤粮票,耳朵红得像煮熟的虾:“我、我帮你家干农活抵账“邢成义推回去:“不用,你教我英语就行。“两个少年的手在粮票上碰在一起,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在为他们的和解鼓掌。

寒假前的最后一天,邢成义收到家里的信。父亲在信中说:“你娘用卖鸡蛋的钱给你织了件新棉袄,成帅会叫哥了。“他摸着棉袄上细密的针脚,突然想起三个月前,自己曾因棉袄补丁太多而自卑。现在,那些补丁在他眼里成了最温暖的勋章。

放学时下起了大雪。邢成义背着粮袋走向校车,李浩然追上来:“搭个车吧,我爸开车来接。“校车发动时,他看见王磊和张小雨挤在车窗边向他挥手,李浩然的父亲正把热乎的烤红薯分给全车人。

车轮碾过积雪,邢成义望着窗外的白茫茫大地,突然明白:真正的粮票不在食堂的秤盘上,而在那些愿意与你分享温暖的人心里。就像这场大雪,看似寒冷,却为来年的春天积蓄着丰收的希望。

暮色像一块温柔的灰绸子,轻轻裹住农家小院。邢成义推开院门时,正撞见父亲坐在屋檐下的藤椅里,烟圈从他指缝间袅袅升起,在夕阳里碎成金箔。母亲系着靛蓝围裙从厨房探出头,鬓角的碎发被蒸汽熏得微卷:“成子回来啦?灶上正烧着水,妈给你包饺子。“

案板上堆着白胖胖的面团,母亲的手掌像揉着一团月光,面粉簌簌落在她藏青色的衣襟上。地窖里的白菜带着泥土的清气,和着新鲜猪肉馅在瓷盆里泛着油光。邢成义凑过去帮忙擀皮,擀面杖在掌心飞转,面片薄得能透出窗外摇晃的竹影。父亲晃着酒盅凑过来,酒气里裹着烟草香:“前儿村东头老张家的牛犊走丢了,你猜咋着“

饺子下锅时,厨房的窗玻璃蒙了层白雾。邢成义咬开第一个饺子,白菜的清甜裹着肉香在舌尖化开,母亲忙不迭递来蒜瓣:“就着蒜吃才香。“她眼角的皱纹漾开,像春风里的湖面。正说着话,院门“吱呀“一声,二叔抱着三岁的小弟闯进来:“老远就闻着饺子香,敢情背着我们吃独食呢!“

小弟趴在炕沿上,小拳头捶着被子直哼哼。邢母舀了半碗热汤,用小调羹慢慢吹凉。小弟张开没牙的小嘴,汤汁顺着下巴淌进围嘴,逗得满屋子人直笑。二叔夹起饺子蘸醋,吃得腮帮子鼓鼓的:“嫂子这手艺,十里八村都难找。“父亲举起酒盅跟他一碰,酒液晃出涟漪,映着吊灯暖黄的光。

窗外的月亮爬上屋檐时,饭桌上还飘着热气。小弟在母亲怀里睡着了,口水洇湿了她的衣襟。邢成义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听着父亲和二叔唠着陈年旧事,忽然觉得这土坯房里的每一粒尘埃,都浸着幸福的味道。案板上还剩着些饺子,母亲用竹篾盖好,说明早用油煎了,让他带着回学校。煤油灯在风里轻轻摇晃,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在墙上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