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西域都护以西的大食和拂菻,都……都提前知道了中原改朝换代的消息,赶在登基典礼的时候送上了祝福。
“噗——”这场面太过滑稽,以至于向来稳重的徐慧都没忍住贡献出了一份笑声。
李治笑不出来:“……”
对于安定这种过于有前瞻性的举动,他实在是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反正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他人都已经死了,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的妻子穿上皇帝的朝服,完成祭祀天地的大典,那么安定提前派遣出一队人马插手西面的战事,又以另立门户的方式告知于对方身份,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能做的也只是强迫着自己继续往下看罢了。
这一看,便看到,当武曌以大周皇帝的身份统御天下之时,武清月也终于能拿到那个最应当归属于她的位置——
太子殿下。
“她早就该是这个身份了。不过到了现在才得到这个称谓也好,起码她不用被和前朝的几位太子放在一起。”邓绥语气从容,说出来的话却很是伤人。
简直像是在说,倘若武清月曾经拥有李唐太子头衔的话,真是拉低了她的档次。
不过要这么说也确实没错,除了在太子位置上只做了个简短过渡的那位,其他的太子好像都没落得多好的结局,更很难和出征二字联系在一起。
但武清月不同。
她以军功起家,十年间南征北讨,简直像是军中的标杆。
有她在这个继承人的位置上,周边的叛逆势力都得掂量着些,想想到底要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发起叛乱。
“是啊,这是最好的太子。”
也正是武周的开国君主将她带来了这个世上。
所以也合该由她们,变成最后的胜利者。
明知道武曌和武清月都听不见她们这头的声音,在看到这场登基盛典进行到顶峰的时候,吕雉依然抬手,为她们鼓起了掌。
然后,是越来越大片的掌声,在天幕之下汇聚成了另一片势不可挡的浪潮。
……
在掌声之中,天幕有短暂的消失。
作为庆贺武周取代李唐的纪事片,播放到登基的这一刻就已经足够了,但大约是因为各方意愿空前统一,只过了短短数月,它就依然以断续播出的方式被放了出来。
但怎么说呢,这对于有些人来说应该不是个好消息。
因为许负确实没有说错,武周怎么看都不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在现在还没有,可并不妨碍有人能感觉到这个真理。
李治甚至没能活到五十岁,但五十岁的武曌却因为遗传了母亲的好身体,依然处在精力充沛的状态。
至于年仅二十有余的武清月就更不必说了。
哪怕她已坐在了太子的位置上,也并不影响她遵守了和吐蕃之间的约定,在三年后重返藏原。
天幕之上,武周的大军在众望所归中浩荡向西,也根本不会有人怀疑,藏原的风雪能够阻拦住武清月的脚步。
这一次,更绝不会有任何人在她的后方限制她的发挥,只会有她的母亲为这场战事调动四方人手,对她倾力相助。
她所打的,甚至是一场毫无后顾之忧的仗。
在她出兵之前,武周关于宗庙的商定已经全部落下帷幕,明确宣告武周的历史自第一位皇帝武曌开始传承,绝无宗庙之说。
至于惨遭被烧毁的李唐宗庙……就算运气不好吧。
李唐的末代皇帝也已被敲定了谥号和陵墓的位置,姑且也算是给前朝臣子做出了一个交代。
当然,这个“和”字,李治满不满意,在场的众人反正是看得出来的,但话语权在武周陛下的手中,他也没什么办法。
估计他能做的,也就是等许敬宗到地府的时候,按着对方的脑袋,痛斥他到底为何对随葬思陵如此抗拒。
与此同时,各方朝政要务也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陷入混乱,反而是有几个崭新的机构正在女帝执政的影响下被往前推进。恱鴿
比如说,炸药的技术作为军器监的中流砥柱,在女兵营地中被继续推进研发。
比如说,雕版印刷被真正公开投入使用,一面为科举糊名继续提供保证,另一面也被用在农桑技术的传播之中。
再比如说,先前被派遣到江南兴修水利的女官,自此再不必只以珠英学士为号,而是能得到与职权匹配的官职。
还有许许多多根本无法在三言两语中说清的改变,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踏上了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