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三国 寻访使 > 第十八章 平叛3(第3页)

第十八章 平叛3(第3页)

唐咨与黄寻沿途大张旗鼓,声言率兵三万攻打龙川。龙川镇守之人正是罗厉之弟罗素,得知探子的消息后,罗素马上派人速去桂阳报告给罗厉定夺。

罗厉这时正在围攻阳山县,九天之后才得知消息。这时阳山已经要顶不住了,即将破城。

罗厉想起上次朱据诈袭龙川之事,觉得吴军肯定是没有三万军。想着待破了阳山城,再回军龙川。以自己军队破城之后的高昂士气,即使与吴军野战也能灭掉吴军,罗厉有这个自信。

三日之后,阳山城破,罗厉大肆搜刮财物,掳掠人口,裹挟入军,随后准备回军龙川。毕竟吴军既然声言要攻打龙川,那自己还是要重视的。

罗厉领着在桂阳郡内强征的一万四千兵,并自己本部人马一万两千人和李冲、路合的一万五千人,共四万一千人回军龙川。

其间罗厉为了让李冲所部安心,将大量掠夺的财物送给李冲,而把人口充实到了自己麾下。

李冲得到了财物自然对罗厉生有好感,但是属于同样领导层的路合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这其实也是罗厉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让二人起龌龊。免得二人同心对自己的首领地位造成威胁。

路合心中当然不爽。本来路家也是庐陵山越大宗,只是李桓的族人稍微多些,路合才甘居老二的位置。自起兵到交州后,李桓成为庐陵军的真正老大,与罗厉成为平起平坐的存在。

反观自己不仅成为李桓的副将,还要给李桓的儿子李冲当二把手。而且罗厉完全将自己看做手下一样呼来喝去,这让路合实在是受不了了。

但是如今李冲和罗厉关系亲密,自己也只能忍气吞声。不然恐怕自己一有什么怨言,罗厉就会发兵吞了自己的队伍。但路合心中仇恨的种子已然种下。

唐咨与黄寻走走停停,行军十分缓慢。本来就是逼罗厉回军龙川,让其不能荼毒桂阳,所以基本上军队都是没什么战斗之心。这一路行来,竟然只走了百六十里。但是一则消息的传来,却让唐咨和黄寻决定改变作战计划。那就是吕岱终于斩杀了士徽,攻下龙编。

且说自龙编的粮草被烧毁一半后,士徽当然加强了城内的守卫警戒,并且抓了吕岱的十几个细作处死。

吕岱知道再派细作也是徒劳无功,于是命全军全力攻打龙编。留赞再次上演了其啸天亢音的攻城方法。

士徽军因粮草被烧,本就士气低迷。这时又有留赞这种猛将的先登攻击,当下又是士气再降。

士徽又抵抗了十天,这时吕岱觉得可以用计。士徽已经疲敝,必能得逞。于是吕岱派士匡前去说服士徽投降,并言此时投降虽然不能再做交趾太守,但仍能保留士燮留下的爵位。

士徽本就因粮草被烧而丧失守城决心,又得到甘醴不愿奉令回援的消息,当即又是一大打击。最后在同族士匡的说服以及作保下,同意投降。这样士徽开城投降。

吕岱入城之后直接先设帐,并对士徽说,有陛下对士徽的处置,让士徽及其兄弟入帐听旨。士徽兄弟以为是赦免的旨意,都相顾欣喜。士徽兄弟入帐之后,吕岱当即说道。

“反国叛贼,还想赦命。需知你在交州作乱,让大吴江山险些因你而溃负。尔等之首级,自当让陛下检阅,以告慰此次战事死难的我大吴军士”。

士徽等人听到此言大惊,正想出言。吕岱直接命人将他们反绑起来,送到城中百姓汇聚之处斩首。而后将士徽首级函于盒中,送往孙权处。

吕岱斩杀士徽以后,驻守龙编抚慰人心,赈济百姓。百姓因士徽反叛吴国而让龙编遭此战祸,导致家家戴孝。今得吕岱的赈济,民心大悦。

吕岱一边镇抚龙编一边晓谕九真、日南二郡,言士徽已诛,余者不以罪论,望二郡太守速归朝廷,以表忠心。

九真太守桓治即马上上表,声言愿意归附。日南太守士颂却是士徽一族,怕朝廷追究罪责,故未反应。同时士规也在日南征兵,士规已经征得两千人。这时却得到了士徽被杀的消息,而且九真太守已经归附朝廷。

士规心中大急,急忙去见日南太守士颂。备言此时交州士家只剩你我二人还有余力,应该在此时向朝廷俯首。日南偏远,朝廷不会劳师而远征。又罗厉、李桓还在南海为祸,朝廷怎么也不会先对我等动手。现在应马上向朝廷献表归附,给士家留下最后的一点资本。

士颂听了士规的话,也觉得要保存士家的势力,必须马上向朝廷投降归顺。于是士颂上表归附。

吕岱得了士颂的奏表以后,命人传报孙权,看孙权如何处理士颂。

这时全据郁林郡的甘醴也得知了士徽被杀之消息,于是也向孙权献上降表,乞求原谅。

吕岱见九真、日南二郡暂时稳住,于是命令朱据领七千军前去郁林受降甘醴所部。诸葛恪、留赞则领一万大军回去南海与罗厉、李桓决战,势必灭此二贼。

孙权这时已经迁都建业,接连得到吕岱献上的士徽首级,九真、日南二郡的归附表,以及甘醴的降表,也是心中高兴。刚迁都没多久,交州平定的消息就传来。

孙权于是接受了甘醴以及二郡的降表,同时升任吕岱为安南将军,让其督统交州诸军事,速速平定罗厉、李桓二贼。

据守揭阳的李桓也得知了士徽被杀的消息,同时得知士徽大将甘醴献上降表,被孙权允纳的情报。于是也上表,表请归降。但孙权恨其与罗厉联通,荼害桂阳,所以不准其降。并下诏吕岱速速进兵,将此二贼人头献首建业。

李桓得知孙权定要自己人头,也是心中惊惧,不得已之下只得再联络罗厉,商量自救之法。

这时罗厉还在回军龙川途中,也得知了士徽被杀的消息。罗厉知道此消息后,也是心中惊惧。但现在其手下有四万大军,万万不能泄露消息,以免军队崩溃。罗厉遂将传报之人斩杀,而后速向龙川行军。

唐咨、黄寻得知士徽被杀后,停止行军。这时又得到吕岱遣诸葛恪、留赞率军一万回到番禺的消息,欲集合军力与罗厉、李桓决战。唐咨、黄寻自然也回军番禺。

唐咨、黄寻回到番禺后,立即举行军事会议。在会议中对于确立主帅的问题,有两个人选,第一当然是吕隆。

吕隆作为交州刺史吕岱之子,在交州任职十余年,可谓是熟悉地利和本地人情。若能率领大军攻破李桓、罗厉叛军,势必将大涨名望。

第二人选自然就是诸葛恪。诸葛恪身为世家高门,其出身代表了其作为主帅的有力支撑。诸葛恪当然希望自己能当主帅,无奈自己年纪太轻。经过商议,尤其是留赞指出交州地理,吕隆知之甚详,能够选择有利地理为我军讨伐叛军作出优势因素。

留赞以纯军事角度支持吕隆为主帅,但是却无形中得罪了诸葛恪,为以后的悲剧酿下苦果。随后吕隆作为讨伐军主帅,率领两万三千大军讨伐叛军。

这时驻守于郴县的昭信中郎将陈表,闻知吕隆起大军要与叛军决战的消息,于是也晓谕桂阳诸豪族报罗厉入侵之仇。征得豪族私兵千人,率领四千军于中途加入吕隆的讨伐军。

黄寻早就听张奂说过,陈表与舅父孙泰为知交好友。如今与陈表同军作战,黄寻当然前去拜访。

陈表听说了黄寻的自我介绍后,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小将是好友孙泰之外甥,遂问及黄寻从军之事。

黄寻将自己鄱阳从军以来的大小战事都一一给陈表说了。陈表听完黄寻的战史,也对黄寻赞不绝口。因在军伍之中,两人也不便再细谈,约定战事结束之后,再畅饮长谈。

罗厉回到龙川,派出使者前去联络李桓。李桓因孙权拒降,也只能再与罗厉联合,看能不能与吴军抗衡。

罗厉知道孙权现在是必除自己,所以回到龙川后,再次大力征兵。李桓率兵三万来到龙川与罗厉会合,论及如何抗衡吴军。

这时罗厉的探子已经探听出吕隆只有三万大军,罗厉遂对李桓说道。

“吕隆只有三万军,而我和你之军队加起来共有八万。以八万击三万,还怕打不赢吗?

我们就直接与吴军正面硬战。只要我们把吕隆这支军队灭了,再向孙权求和。这南海之地,你我兄弟可断而有也”。

李桓也知道孙权恨自己和罗厉入骨,也只得接受罗厉的计划,与吴军正面野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