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公老夫人这一生可以称得上跌宕起伏,细数下来每件事都值得细细品味,那些痛苦的、快乐的、心酸的、难过的,伴随着时间过去,逐渐成了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她余生有漫长的时间可以细细品味这一生的事情。
她的丈夫不爱她,她的儿子不亲近她,她的女儿埋怨责怪她,她的孙子孙女惧怕她,好像她是什么吃人的猛虎。
唯有九娘不同。
那是自已一手养大,从哇哇大哭的婴童,逐渐长大成人的小姑娘,她的身上倾注了承恩公老夫人所有的心血。
说回洛阳其实是突然兴起的一个念头。
镇国公老夫人去世以后,崔窈宁他们不得不回镇国公府住,承恩公老夫人自然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跟着住进去。
可承恩公府,对于承恩公老夫人来说,是个十分陌生的居所。
尽管那些小辈待自已尊重礼貌,挑不出一丝毛病,可承恩公老夫人就是莫名觉得十分不自在。
直到去了镇国公府,见到崔窈宁,承恩公老夫人才终于明白自已为什么不自在。
明明自已才是镇国公府当家做主的老夫人,可是他们的表现,好像她才是那个刚来镇国公府的客人。
承恩公老夫人知道他们没有坏心眼。
他们只是惧怕自已这个祖母,不敢跟自已亲近,能躲就躲罢了。
承恩公老夫人怎么可能不失落呢?
只是一会儿的功夫,承恩公老夫人自已就率先看开了,九娘只有一个,哪能指望他们都跟九娘一样不怕她呢?
承恩公老夫人骄傲了一辈子,临到老了,也不会低头。
与其在承恩公府看着他们的态度就不痛快,还不如回洛阳,能叫他们背后少嘀咕一点。
何况,那里才是她的家。
那里见证了九娘从咿呀学语的小孩逐渐长大成人。
崔窈宁默默红了眼眶,可她性子要强,不愿意被祖母瞧见自已这副没出息的样子,便别开脸,死死地掐紧了掌心才没让眼眶里的泪落下。
承恩公老夫人哪能看不见她的小动作,慈爱地招招手,让她走到面前,“九娘,你过来。”
崔窈宁将眼泪憋回去,顺从的走了过去。
承恩公老夫人拉过她的手,看到她掌心间刚刚掐出来的痕迹,眉头顿时一皱,有些心疼地揉了揉,“你呀,真是半点都不知道爱惜自已,要是我以后不——”
话还没说完,崔窈宁就哭了出来,也顾不得什么大逆不道了,伸手捂她的嘴,哽咽着说:“您不许说!”
承恩公老夫人十分无奈地看着她。
崔窈宁也看着祖母。
对视了几秒,瞧着孙女眼眶里掉下来的泪珠,承恩公老夫人终于忍不住了,掏出帕子给她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又是无奈又是心疼地说:“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还哭成这样,要是让皎皎他们瞧见,指不定该怎么笑话你这个阿娘了。”
——
不会写祖母去世的,私心里想要她活久一点
查了一下活得最久的一百多岁,所以她和安平大长公主都不会在这个故事里死,算是一点私设啦
故事的开始在春日宴开始
故事的结束也在春日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