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朱由渠紧锣密布的准备入川时,张献忠已拿下了重庆府。
在留下两万人驻守后便率领八万大军直奔成都府而去。
两个多月时间,张献忠连战连捷,经潼川州进入成都府地界。
在得知张献忠攻下潼川州的消息后,蜀王朱至澍在王府里急的团团转,随即问王府管事道:“派往汉中求援的信使回来没有?”
管事赶紧答道:“殿下,此去汉中山高路远,没那么快回来的。
不过算算时间的话,汉中王应该已经收到了您的求援信了。
估计现在汉中王殿下正在整顿兵马,或者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殿下请宽心。”
朱至澍叹了口气道:“快再派一波信使前往汉中,告诉朱由渠,就说我朱至澍求求他了,看在同宗的份上,帮帮老哥吧。”
管事犹豫道:“殿下,这些时日每天派出一波信使,已经派出去了十几波了…”
不等管事说完,朱至澍不耐烦道:“让你去你就去,快。”
管事见朱至澍急眼了,于是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一溜烟跑去安排了。
而此时朱由渠正在汉中的议事厅中接见蜀王的信使。
信使已是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了,在猛灌了几大口水后,从怀里掏出已经被汗水湿透的书信。
随后跪地道:“殿下,小人来时献贼已进入潼川州,如今怕是已到成都府地界了。
还望殿下速速发兵,若迟,恐成都府不保,蜀王殿下危急呀。”
朱由渠对门外喊道:“来人,先带信使下去歇息,孤这就商议出兵之事。”
信使拱手道:“殿下,不用了,您若答应出兵,小人这就赶回成都报知蜀王殿下。”
朱由渠点点头道:“既如此,那就请转告蜀王殿下,孤五日内,不三日内必然出兵入川。”
信使随即拱手道:“多谢殿下,小人告退。”
说完便转身离去。
待信使走后,朱由渠扭头看向李岩道:“先生怎么看。”
李岩眯着眼睛,不紧不慢的道:“殿下还记得岩上次离开汉中时,在城门口给殿下说的话吗?”
朱由渠思虑片刻后道:“当然记得,先生让孤,不要为宗室名份所羁绊,早定入蜀大计。”
李岩点点头道:“嗯,殿下还记得,很好。
不过如今的形势,无需殿下不顾宗族情谊,发兵硬夺,也可得川蜀之地。”
朱由渠有些疑惑道:“先生不妨明言。”
李岩随即起身拱手道:“殿下可效法取汉中之故事。
此次张献忠入川,乃是夺取川蜀的绝佳机会。
以如今蜀中明军的兵力和战力,是绝对无法挡住张献忠十万大军的。
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我们可以出兵,但绝不能在张献忠拿下成都府之前赶去救援。”
朱由渠点点头道:“那以先生之意,我们暂不出兵?”
李岩摇摇头道:“不,要出兵,但慢慢走。
只要在张献忠北进之前,拿下金牛道上的川蜀门户剑门关即可。”
朱由渠依旧点着头有些担心道:“先生之言极是,但我光复军只有六万人,此次出兵入川,最多带四万人,而张献忠有十万大军,是我们的两倍有余。
先生就这么肯定我们能打赢已拿下成都府的献贼大军吗?”
李岩摆摆手道:“殿下,若是出兵洛阳前您这么说,我也会有和殿下一样的担心。
可现在光复军的战力,我不了解,殿下还不了解吗?我去军营看过岳将军他们训练,只要弹药充足,在如此密集的弹幕面前,别说是以步兵为主的张献忠,就算是以骑兵为主的建奴和蒙古人,也是绝对的碾压。”
听了李岩的分析,朱由渠笑着打趣道:“哈哈,看来先生对火器和线列军阵理解很深啊。”
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正当两人高兴时,门外传来通报声:“殿下,圣旨到了。”
朱由渠看了看李岩道:“这时候来圣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