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当然知道!”
果然他说完就看见李隆基更高兴了,张九龄琢磨着要不要告诉太宗陛下,他们陛下喜欢被夸奖?这样或许也能避免他怠政。
似乎有祖宗的帮忙,这一次的开元盛世远比之前要强盛的多,大唐的光芒外族甚至不敢窥视一二,太耀眼了,也太刺眼了,但无人敢随意出兵,只因他们不想被大唐的火器打到家门口。
这一次没有安禄山、也没有史思明,更没有强迫儿媳,李隆基看着自己的儿子以及儿媳,他坦荡笑笑,眼睛里没有一丝欲望,杨玉环的美貌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比起为美人画眉,他更喜欢为江山点妆。
又一次下朝,李隆基远远看着朝臣离开,里面有之前天幕讲的杜甫等人,“只可惜李白没来。”
说实话,天幕讲的李白的诗词他还挺喜欢的,李隆基摇摇头,又踏进御书房。
下朝的杜甫等人相互寒暄几句,有的坐车回去,有的绕道前往闹市为家人买些小吃,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
因为天幕的出现,杜甫如愿地登上朝堂,也如愿地将家人都接了过来,他看向路边的糖葫芦,家里的幼子出生四年了,最近正是顽皮的时候,天天缠着他出去玩,偶尔带他出去竟然喜欢上了街边卖的糖葫芦。
他皱着眉思索几秒,最后还是买了下来,心想,回去只给孩子吃一颗。
在外面的时候想的好好的,结果到了家,杜甫就承受不住孩子的撒娇,其他儿女和妻子都在笑他,眼神似乎在说,让你惯孩子。
杜甫咳了咳,他低头看着小儿子,小儿子如今被养的白白胖胖,完全不是天幕口中那被饿死的惨样,被饿死是什么样子?杜甫想象不出来,但只要一想到他的小儿子是那种结局,他就很心痛。
“只能吃两颗。”杜甫心虚开口,哄着小儿子,然后迅速让其他儿女分食买回来的糖葫芦,这下好了,没了。
小儿子见糖葫芦没有了,也不哭闹了,安心舔着口中的糖渍,笑眯眯地像个小福娃。
杜甫忍不住又把自己孩子的视频发出去。
果然受到一系列的评论,他注意到了其中李白的评论,是一个图片,手上黑漆漆的一团,“这是玄铁,待我回京城给你家孩子做把小铁剑。”
知道的是李白游山玩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挖铁,因为唐朝也开始出现挖铁这一行业,因为很危险挣得还不少呢。
李白才不理他们,评论完就消失不见。
他此时正在泰山的山巅,念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果然好诗,不知杜二甫如今作诗的功力如何。”
可千万不要倒退啊,他还期盼着京城几年一次的诗词大比呢。
他的妻子宗氏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李十二白,你看那边的云彩很漂亮!”
李白扭头看向自己的妻子,妻子是在河南开封认识的,两人情投意合,在他决定继续游山玩水也没有反对,而是陪他一起,两人这些年去过很多地方,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他认真盯着自己妻子的背影,笑了笑,同她一起看天边的云彩,顺带着说出几句诗词,果不其然得到了妻子崇拜的眼神。
其他人看着李白发的照片,真的要被酸死了,却也不得不承认李白做的诗词真的很不错。
就这样,开元盛世一直持续了很多年,唐朝的诗人写了无数篇赞美开元盛世的诗篇,而李隆基在临死前,他让人将他推到城墙上,在那里他看到了繁华的长安。
他看了许久,久到他的儿子觉得不对劲,“父皇?!”
李隆基没有回答,他的儿子觉得不对低头一看,李隆基已经安然睡过去。
“陛下驾崩了!”
钟声传遍长安每一个角落,所有人都怔住,有人还在恍惚中,有人也忍不住哭泣,声音逐渐连成一片。
千百年后
历史老师正在讲课,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但是讲到唐朝的时候,所有人都清醒了。
“大家知不知道唐朝的盛世有哪些?!”
“我知道,我知道!”
“第一个就是贞观盛世!”
所有人都笑嘻嘻的,“李世民创造的盛世嘛,那可是天可汗诶!”
“对啊,而且唐朝的几任皇帝也都很不错啊,像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子承父志,将国家治理的很不错。”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老师也任由他们讨论没有出声,笑着看他们。
另一时空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李隆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曾任姚崇、张九龄等人为相,从即位之后到去世,一直都是一位明君!”
台上老师缓缓讲课,台下的学生也在认真听,他们看着书上的诗词,是啊,有那么多诗词夸奖的帝王能是什么昏君?
唉,只是可惜了李隆基只活了七八十岁,如果能有现在的科学技术,能活到一二百岁,那盛世又会持续很多年了,唉,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