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大多在工厂上班,劳保用品管够,对这些生活用品并不太感兴趣。
转了一大圈只卖出一双袜子,另一双和毛巾都没人问津。
太阳渐渐升高,林巧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拎着篮子往回走。
路上,她仔细清点着今天的收入:三种口味的烧饼各卖了五个,一共两块二毛五。
虽然有人给了粮票,但她都留着自己用,打算用红糖和袜子的钱来补。
回到摊位,钱长河看着她的成绩,眼睛都亮了:“巧云,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要不,让青松也跟着去转转?”
秦春珠闻言,不动声色地瞥了钱长河一眼。
这人做生意太过莽撞,一点都不知道谨慎。
她轻咳一声:“青松还小,你去试试吧,我和青松在这看摊子。”
钱长河想了想,觉得有道理:“成,那我也去试试。”
于是两人各拿十五个饼子,一东一西分头去卖。
没过多久,巧巧和赵大力也回来了,还带来七个多余的鸭蛋。
“不用算钱,”赵大力大手一挥,但秦春珠却坚持要记账,“这样清清楚楚的,对大家都好。”
巧巧打听清楚林巧云去的方向,也拿了一些饼子准备去试试运气。
阳光渐渐变得毒辣,但大家干劲十足。
忙到下午一点多,材料终于用得差不多了。
众人将剩下的面团揉成小饼,一人分了一个。
也许是因为今天特别忙碌的缘故,这饼子比平时更显得香甜可口。
林青松一边啃着饼子一边算账:“照这样下去,能把生产组的面粉钱还上了。”
“等还上这笔钱,咱们再借五十斤!”巧巧一拍大腿,当即拍板决定。
晚上找到赵得禄时,他出乎意料地直接批了三百斤面粉:“等到年关前给你还了就好,正好韩财那边也在找买家。”
这一下可给大家打了强心剂,每天天还没亮就往河集赶。
赵大力的鸭蛋供应也很给力,三天一次,比外面便宜三分之一。
面粉和鸭蛋都堆在林巧云的房间里,她特意买了把锁。
虽说村里人都不锁门,但她格外谨慎,连柜子都上了锁。
这天清晨,几人聚集在林巧云住的小院里。
林巧云指尖轻轻摩挲着那本封面已经泛黄的账本,目光落在那一串串工整的数字上。
她又一遍遍地数着,生怕算错了哪怕一分钱。
屋外传来鸡鸣声,夹杂着邻居们准备出工的嘈杂声响。
“真的是十七块钱!”钱长河激动得在屋里转圈,“十天就赚了这么多,咱们这是要发财啊!”他脸颊通红,像个得了糖果的孩子般手舞足蹈。
林巧云嘴角微扬,目光不自觉地瞥向坐在角落里的弟弟林青松。
那孩子正低着头,手指不停地摩挲着桌角,时不时偷偷抬眼看她一眼,欲言又止的模样。
“姐。。。。。。”林青松终于开了口,声音轻得像是怕惊醒什么美梦,“这样的话,我终于有机会重返校园了?”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狠狠地戳进林巧云的心里。
十三岁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写字,却因为家里的变故不得不辍学在家。每次看到他站在学校门口发呆的背影,她的心就像被人揪住一般疼痛。
“当然能。”她站起身,走到弟弟身边,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这些钱可都是你自己挣来的。”
话音未落,就见林青松眼眶瞬间红了,豆大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