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纯说:“萧王,我们这些人舍生忘死追随着你,无非是想攀龙附凤,名扬天下。众将领力荐你当皇帝,他们才有奔头。萧王三番四次推却,容易动摇军心。”
刘秀听后不语。
耿纯继续点火说:“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萧王你要把握好机会,人心一旦散了,再想聚集在一起就难了。萧王你是聪明人,何去何从早做决定。”
刘秀听到后才说:“将军的话我会好好考虑。”
刘秀举刘邓李三大家族的力量起兵,自然是想打出一片江山来。他不是不想当皇帝,他只是不想步王朗的后尘过早称帝。
他把冯异约到河北鄗县千秋亭,二个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
刘秀看着远方问冯异:“公孙,如今天下局势如何?”
冯异看了看刘秀,说:“如今天下局势大变,长安那边三王反叛,更始帝已经有败亡的迹象。如今刘汉宗室就靠萧王你了,公孙觉得萧王你应该立即登基才行。”
刘秀听到冯异说的话才说:“我昨天夜晚梦见自己骑在一只满身赤红的龙背上飞天,因此心里也有了此想法。”
冯异听到立马跪下说:“此乃天命,萧王才是我们的真命天子。”
刘秀又说:“天时地利人和,我有点担心总觉得缺点什么?更始帝王朗都是在仓促中自立为帝,结果都只是昙花一现。我如果仓促称帝怕难应天命?”
刘秀向冯异袒露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原来刘秀心里并不是不想称帝,只是怕自己会步上刘玄王朗的后尘。
冯异立马说:“更始帝和王朗怎么能和萧王相提并论呢?他们给你提鞋都不配。萧王放心,我们会替你把一切都操办妥当,你就等着登基吧。
刘秀是个心思深沉的人,他在马武面见他的时候就有称帝的想法,只是他一直用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他之所以把冯异约到鄗县千秋亭来,就是因为刘秀早就选好了登基大典举办的地点。千秋亭地势成品字形,周围都是一往无际的空旷荒野之地,非常适合开天祭地点阅三军。还有千秋这个名字寓意深刻,哪个皇帝不想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刘秀的想法被众将知晓,所有人都开心。新皇登基,马虎不得,事无具细都得妥当安排。
冯异和众谋士商讨登基的各种事宜,集聚在一起各种商讨。
刘秀到是非常悠闲,只需要把众人商讨下来的方案拿起来看一看,说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行。
就在众将领都在为刘秀登基的事情忙碌的时候,刘秀曾在太学院的同窗好友从长安投奔他而来。
张华和刘秀在太学院同睡一屋,关系非常好。因为长安战火纷飞,张华便带着家人来河北投靠刘秀。
张华此次从长安带来一本奇书《赤伏符》,这本书上记载的全部都是幾语,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有了这本书上的谶语,刘秀登基就师出有名了。
王莽篡权初始,南阳穰人蔡少公就对外宣称“王莽亡,刘秀当天子。”
因为蔡少公的一句话,王莽诛杀了天下所有名字叫刘秀的人,唯独没有杀死刘秀。原因是此谶语出现的时候,刘秀只是个幼儿。还有就是刘秀的父亲为了保护好刘秀,让刘秀对外都自称文叔。除了亲近的人,没有谁知道他的名字刘秀。
有了长华从长安带来的《赤伏符》,刘秀登基就是顺应天命。
经过紧锣密鼓地张罗,从五月开始到六月己未日,刘秀的“告代祭天”大典才正式开始。
由于刘秀是开国皇帝,刘秀在众人的族拥下登上千秋亭登坛烧香烛告祭天地。
有文记载如下:刘秀登坛燔燎告天,禋于六宗,礼拜天神地祗。
拜天祭地后便念颂祝文,“皇天上帝,后土神袛,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朗、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语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经历一些繁杂的礼节过后,登基大典才结束。
刘秀建元建武,改国号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