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卓西度换上前天在华侨商店买的的确良衬衫,带着两瓶汽水赴约。聚会地点在罗湖村边的一个大排档,远远就听到喧闹的潮汕话。陈伟明在门口等他,旁边站着老张,已经喝得满脸通红。
"卓哥,这里!"陈伟明招手。大排档里坐了十几个人,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穿西装打领带的,也有穿工装的。桌上摆满了潮汕特色菜:卤鹅、蚝烙、鱼丸汤
陈伟明用勺子敲敲杯子:"各位老乡,这是我新认识的朋友卓西度,广西来的大学生,现在卖广西煮粉,味道一流!"
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举起酒杯:"欢迎!在深圳,英雄不问出处。我是汕头电子厂的林技术员。"其他人也纷纷自我介绍,有做服装批的,有倒卖建筑材料的,还有在蛇口工业区当管理的。
酒过三巡,话题转到深圳的未来展。林技术员神秘地说:"听说中央很快要有新政策,特区范围要扩大,罗湖这边要建高楼大厦。"
"建再多楼也是我们潮汕人包工程。"一个包工头模样的胖子拍着肚子说。
老张凑到卓西度耳边:"别听他们吹牛。真正赚钱的是搞贸易的,我认识个小子,去年倒腾电子表,现在开上小轿车了。"
卓西度笑笑,夹了一块蚝烙。酥脆的外皮下是鲜嫩多汁的蚝肉,让他想起前世去汕头学术交流时吃过的正宗味道。那时他是受人尊敬的教授,住在星级酒店;而现在他是街头小贩,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卓哥,"陈伟明递给他一支万宝路,"想什么呢?"
"想明天要不要推出潮汕风味的粉。"卓西度接过烟,就着蜡烛点燃,"用鱼露和香菜调味。"
"好主意!"陈伟明拍大腿,"我让阿婶教你做潮州鱼丸,放在粉里肯定好卖。"
聚会散场时已近午夜。深圳的夜空罕见地繁星点点,卓西度和微醺的老张、陈伟明并肩走在回村的土路上。远处工地的灯光像坠落的星辰,近处稻田里的蛙鸣此起彼伏。
"你们看。"陈伟明突然指着天空。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
"许个愿吧。"老张憨笑着说。
卓西度闭上眼睛。前世他临终前也曾见过流星,那时许的愿是"如果有来生,要活得不留遗憾"。现在,他正在实现这个愿望。
第二天清晨,卓西度照例三点起床,却现窗外大雨如注。雨水从石棉瓦的裂缝渗进来,在地上积成小水洼。他试着点燃煤油炉,但潮湿的空气让火苗微弱得无法煮汤。
"该死。"卓西度看着准备好的食材愁。今天答应了给工地送o碗粉,如果失信,可能会失去这个大客户。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敲门声响起。陈伟明穿着雨衣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个奇怪的装置:"借你个电炉,从我厂里顺出来的。"
卓西度如获至宝。通电后,电炉很快热,解决了煮汤的问题。但如何把粉送到工地又成了难题——大雨中步行几乎不可能,食物也会被淋湿。
"用这个。"陈伟明又从雨衣下掏出一块塑料布,"我骑车送你去。"
就这样,两人冒雨将煮好的粉运到工地。工人们看到他们浑身湿透的样子,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张当场付清了所有欠款,还多给了元钱"辛苦费"。
回程的路上,雨小了。陈伟明突然说:"卓哥,咱们合伙吧。你负责食品,我负责跑腿和关系,利润对半分。"
卓西度看着这个认识不到一个月的潮汕青年,对方眼中的真诚与野心让他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深圳的天空开始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在正在建设的高楼之上。
"好。"卓西度伸出手,"一起干。"
雨水从他们交握的指缝间滴落,在深圳的红土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远处,推土机的轰鸣声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喜欢重生du重生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