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重生1983年当富翁周于峰 > 第64章 互联网的种子(第1页)

第64章 互联网的种子(第1页)

年月日,深圳卓氏集团总部层会议室。

窗外春雨绵绵,室内却气氛凝重。长条会议桌两侧坐满了卓氏集团的核心高管,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位的卓西度身上。他今天穿了一件深蓝色西装,没打领带,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桌面上的文件夹。

"互联网战略投资部?"财务总监林小芸推了推金丝眼镜,声音提高了八度,"董事长,您知道这个部门一年要烧掉多少钱吗?"

坐在她旁边的审计总监周芸立刻接话:"按照您规划的技术团队规模和设备采购清单,第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美元。这还只是基础投入!"周芸翻开面前的报表,"而根据我们的调研,国内目前互联网用户不过一千人,企业用户几乎为零。这笔投资回报周期可能是——"

"永远。"林小芸打断,"董事长,集团现在有十二个正在扩张的业务板块,每个都在嗷嗷待哺。我们为什么要把宝贵的资金投入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领域?"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位元老高管交换着眼色,显然支持两位财务负责人的观点。只有苏晚晴安静地坐在卓西度右侧,低头翻阅着文件,神色平静。

卓西度忽然笑了。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角落那台崭新的投影仪旁,插入一张光盘。投影仪嗡嗡启动,在白墙上投出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布满了闪烁的光点和连接线。

"这是全球互联网节点分布图。"卓西度的声音低沉有力,"美国已经有过两万个商业网站,欧洲也在快增长。而中国——"他指向地图上几乎空白的那片区域,"还是一片荒漠。"

他按下遥控器,画面切换成一组曲线图:"这是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曲线。o年o万,年oo万,今年预计突破oo万。每个月翻一番的度,各位,这是什么?"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是未来。"卓西度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五年内,互联网将连接中国;十年内,它将改变这个国家的商业形态。而卓氏集团,必须成为这场变革的引领者,而非追随者。"

连卓西度的大学同学韦国强也质疑:"西度,恕我直言,您这些预测有什么依据?就凭几张美国人的图表?我们做房地产的知道,中国的商业中心永远是实体店铺,永远是面对面的交易!"

"韦总说得对。"深桂香董事长林小梅轻声附和,"我们餐饮行业最清楚,中国人讲究的是见面三分情,隔着电脑屏幕怎么做生意?"

质疑声此起彼伏,苏晚晴注意到丈夫的右手微微握紧,这是他压抑怒气的信号。她轻轻咳嗽一声,站了起来。

"各位,请允许我分享一组数据。"她的声音不大,却让嘈杂的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毕竟,作为董事长夫人兼光刻机公司负责人,苏晚晴在集团的地位举足轻重。

她走到投影仪前,替换了一张幻灯片:"这是过去三个月,卓氏通讯旗下大哥大业务的增长曲线——月均。而传呼机业务,虽然基数更大,但增长率已经下滑到。"她停顿一下,目光扫过林小芸和周芸,"这说明了什么?"

"通讯技术正在快迭代。"没等别人回答,苏晚晴自己揭晓了答案,"十年前,我们觉得家庭电话是奢侈品;五年前,传呼机风靡全国;而现在,大哥大正在成为商务人士标配。技术的进步不是线性的,而是爆炸式的。"

她看向卓西度,两人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西度对互联网的判断,与他对光刻机技术的布局如出一辙。三年前,当他说中国需要自己的芯片制造能力时,在座各位同样疑惑不解。而现在,我们的台原型机已经进入测试阶段。"

这番话让几位反对最激烈的高管沉默了。苏晚晴提到的光刻机项目确实是卓西度"疯狂构想"的成功案例——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这种尖端技术,但卓西度硬是从欧洲挖来顶级团队,创造了奇迹。

卓西度接过话题:"你们可以疑惑,但互联网战略投资部下周正式成立,由我直接领导。赵志刚的软件公司将抽调技术骨干组成核心团队,常驻杭州。"

"杭州?"几位高管异口同声。

"没错,杭州。"卓西度嘴角微扬,"那里有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马云。"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鱼贯而出,会议室很快只剩下卓西度和苏晚晴两人。窗外雨势渐大,雨滴敲打着玻璃幕墙,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叩门。

苏晚晴走到丈夫身后,轻轻按摩他紧绷的肩膀。卓西度睁开眼,握住妻子的手:"晚晴,我能看透一个人本质的能力,从未出错。马云身上有种特质——远见、韧性和感染力。这些比任何合同都可靠。"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雨中的深圳:"况且,o万美元算什么?光刻机项目一天的研费用就不止这个数。我在买一张通往未来的船票,价格便宜得可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周后,杭州西湖区文三路的一栋五层小楼挂上了新牌子:"卓氏互联网研究中心"。没有剪彩仪式,没有媒体采访,这个后来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摇篮"的机构就这样静悄悄地成立了。

马云站在楼顶天台,望着不远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校舍,心情复杂。一个月前,他还是个为翻译社房租愁的英语老师;现在,他口袋里装着o万美元支票,身后是一支由卓氏集团顶尖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怎么,马老师不适应身份的转变?"赵志刚递给他一杯咖啡,笑着问道。

马云接过咖啡,苦笑一声:"赵总,说实话,我压力很大。卓董事长如此信任我,但我甚至不确定该从哪里开始。"

"老板看人一向很准。"赵志刚靠在栏杆上,"他说你是中国最懂互联网的人之一。"

"我?"马云差点被咖啡呛到,"我只去过几次美国,用过几次电子邮件而已!"

赵志刚神秘地笑了:"老板说,懂得多少技术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看到互联网将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他说你有一种用户思维,这是工程师们最缺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