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房子这个问题,我想现解释一下房子的意思,房子:住人或放东西的建筑物。曾经看过一句很扎心的一句话:“当你逃离北上广后你的孩子将再次闯荡。”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心存梦想想在大城市拼搏一次,要是运气好能在大城市落脚,如果不能就老老实实回到小城市继续生活。而决定你能不能在大城市落脚甚至有一番作为房子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高价的房租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危机错觉,很多人的追求都成为了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近几年来有些房子被炒上了天,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出面控制房价,身边的人因为5年前买了一套70万的房子转过头现在已经翻了一番,可见投资一套房子的收益可谓成为了“暴力”。很多人由于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处于观望阶段的一看到这个情景纷纷进行买房这也就导致了房价依旧高居不上,其中关于房产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点。
曾经有一位网友调侃“当前一个月工资5000块如果不靠父母,买一套某品一平46万的房子460平,算下来从战国时期不吃喝攒钱。”虽然这是一个段子玩笑话,但市场上存在这种房产,这种房产的设置虽然可能是给上流社会人员,但我相信总会有人买得起住得上。大家在意房子不仅仅是有个住的地方那个,房子决定了户口、还要考虑在那个学区,就拿不同学区上不同学校一样,不同学校师资环境肯定有差异,但最直接的是容易给孩子从小就灌输一种落差感。
一位知乎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在深圳有一套房是什么体验”,在他眼里认为,大城市一个非常大缺点就是,它给你接触高级资源的机会太多了,总能让你焦虑且毫无优越感,在深圳房子的位置是一天完整的鄙视链条。其实不光在深圳只要群居的地方肯定会有繁华和冷清、有豪华就也会有淳朴,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才是真正的有意义。随着房价的涨幅我们国家也紧接着出了很多相应政策,这里边包含了社会经济学的一些知识以及我国国情实际情况,总而言之控制住了房价的涨幅速度。
之前网络上很流行的通阿伦,一套房子300百万现在月收入过万一年极度省钱攒10万,30年才能买一套房,那些6百万7百万的房子什么样的人才能买得起。这涉及到一个“杠杆原理”这也就是什么这今年房价飞涨的原因,我们架设一套300万的房子,统一按照第一套房产首付百分之30,考虑到结婚彩礼两个家里挺帮忙6年左右就能凑够首付。利用银行的杠杆套路。假如你工作了10个年头想换个600万的房子把之前的房子卖掉想办法凑一个首付,100万的房子卖掉就有了买300万的房子,900万的房子卖了可以去卖,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贷款,交易量上去房价自然上涨。面对这这些套路国家出台了第二套首付百分之60、
房价一稳定一部分人有房的人怕房掉价,一部分人没房的人考虑要不要现在买房。恰好我近几年一直在注意房产这件事,首先房价大跌几乎不会出现,这涉及到经济问题。房价现在稳定要不要买房有没有必要观望,我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吵的。”房子只是一个居所请别忘了房子的定义,如果是需要一套房子生活就像要去买一件商品一样什么时候买都不亏,只不过价格不同罢了。每个时期都会有每个时期的价格,就像00年的奔驰车拿到现在来看,如果是单纯的代步对于买车的人而言非常划算,如果以投资的想法来看那岂不是亏大了。
出身于农村或者在条件不发达的地区生活的人房子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压力,之前很流行“房奴”这个词语,意思为房屋的奴隶。一般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到30年,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从而造成居民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购房影响到自己教育支出、医药费支出和抚养老人等,使得家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影响房子销售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婚姻,整理了一下,70年代的结婚三大件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80年代则是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为空调、音响、录像机,到了20世纪,如今只要一提到结婚,肯定少不了汽车、房子和存款,当然除了这三样还有人在意岳父岳母的经济状况、工作单位、身体情况,结婚着成了现代人头疼的一部分,单单一套婚房,就可得年轻人辛辛苦苦工作几年,才能挣到为数不多的首付钱,有的能力弱一点的,还得依靠父母帮忙出首付。不知道以后的10年甚至20年,结婚三大件会演变成什么,但不管怎么演变这些东西只是一段跟着潮流的婚姻做法,并不是用来衡量两个人在一起是不是最合适,是不是会幸福。
我始终高举着“金钱不是衡量一却”的口号,始终要把所有贪图钱财俗人与我分开,我曾经很天真的去做一件事,去想把一件事做成,不计成本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一件事,那怕最后结局不尽人意,一切都能自己选择。让我变得现实的一件事就是房价,我从没想过一个住所竟能让我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