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丑女医妃全文 > 第69章 奇人送证阴谋揭露(第2页)

第69章 奇人送证阴谋揭露(第2页)

说罢,一行人朝着关押李轩的地方赶去。

当他们赶到时,现那里戒备森严。萧烬羽看着眼前的守卫,眼神冰冷如霜:“让开,否则休怪本王不客气!”

守卫们却不为所动:“王爷,我们也是奉命行事,您还是请回吧。”

萧烬羽正要动手,沈书瑶连忙拉住他:“王爷,先别冲动,咱们想想办法。”

沈书瑶思索片刻,迅凑到萧烬羽耳边,低声说出用迷药迷倒守卫的计划。灵鹫在一旁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叹,转瞬又恢复平静,脑海中飞推演迷药生效后的每一步行动,确保能顺利救出李轩。

萧烬羽听后,微微点头:“就依你的计策。”

于是,沈书瑶与周小叨、灵鹫等人,悄然绕至后方,找到了关押李轩的牢房。周小叨紧紧握住刀柄,掌心微微沁出汗水,他深知此次任务关乎李轩性命,更关系到王爷和大宁的安危。经历上次救李轩一事后,他愈沉稳,不再是那个只凭一腔热血行事的莽汉,时刻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灵鹫屏气敛息,每一步都踏得悄无声息,像融入了黑暗之中。当看到牢房内的守卫时,曾经灭门惨案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仇恨的火焰瞬间燃起,但他强压着这股情绪,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多年的暗杀经验,迅而精准地解决掉了外围的守卫。

沈书瑶施展医术,用精心调配的迷药迷倒牢房内的守卫,顺利打开牢门,救出了李轩。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却被赶来的大臣们堵了个正着。

为的大臣神色冷峻,怒声呵斥:“萧烬羽,汝公然劫狱,此乃大罪,罪无可恕,当加等论处!”

萧烬羽神色镇定,朗声道:“汝等无故抓人,才是目无法纪!李轩乃本王谋士,为大宁立下汗马功劳,汝等凭何抓他?”萧烬羽一边说着,一边给灵鹫使了个眼色,灵鹫心领神会,悄悄绕到大臣们身后,准备在关键时刻制造混乱,为众人争取逃脱的机会。

大臣们一时语塞,但仍不肯善罢甘休:“今日,断不会让你们轻易离去!”

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众人转头望去,只见皇帝的贴身侍卫策马赶来,高声传令:“陛下有旨,所有人等立刻进宫!”

大臣们听闻圣旨,虽心有不甘,但不敢违抗,只能放行。萧烬羽等人随侍卫进宫。

进宫后,皇帝高坐朝堂,脸色阴沉,目光扫视众人后,缓缓开口:“朕听闻你们争执不休,所为何事?”萧烬羽向前一步,条理清晰、言辞恳切地陈述李轩被抓以及此次营救的缘由,着重强调李轩对大宁事务的重要性和被抓的不合理性。沈书瑶在一旁补充细节,以清晰的逻辑和精准的表达,让整个事件更加明晰。

此时,那位被沈书瑶联络上的奇人,怀揣着燕王萧景轩暗中结党营私的铁证,正马不停蹄地往皇宫赶。他深知这份证据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正身处险境。萧景轩的眼线遍布京城,稍有不慎便会暴露。

一路上,奇人巧妙地利用京城错综复杂的小巷,不断变换路线。可即便如此,还是被萧景轩的两名眼线盯上。奇人心中一紧,加快脚步,佯装镇定地走进一家布庄。他一边挑选布料,一边用余光观察着身后的眼线。待眼线走进布庄,他突然抓起一匹布料朝他们甩去,趁两人慌乱之际,从布庄的后门逃出。

摆脱眼线后,奇人不敢停歇,终于在萧烬羽等人进宫后不久,赶到了皇宫。他通过沈书瑶事先安排好的暗线,顺利将证据呈给了皇帝。

证据呈上后,皇帝勃然大怒,即刻派人暗中彻查。萧景轩得知证据被呈给皇帝,暴跳如雷,却也只能强装镇定,紧急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在调查过程中,奇人因为身份暴露,被萧景轩派出的杀手追杀。他在京城的街巷中四处逃窜,身上也受了些轻伤。但奇人凭借着对京城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躲过杀手的围堵。萧烬羽得知此事后,暗中吩咐灵鹫前去接应奇人。灵鹫在一处隐蔽的小巷中找到了身负重伤的奇人,将他带回了王府别院。

沈书瑶亲自为奇人医治,一边处理伤口一边说道:“你此番冒险,可真是帮了大忙,大宁百姓日后定会感激你的。”奇人虚弱地笑了笑:“路见不平,自当拔刀相助,何况王爷乃仁义之人,我信得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众人的保护下,奇人逐渐康复。事件平息后,奇人有感于萧烬羽等人的正义和担当,决定留在大宁,成为萧烬羽的幕僚。

奇人成为幕僚后,充分挥自己的专长。在一次萧景轩暗地派人挑拨大宁与邻邦关系的危机中,奇人易容成商人,潜入对方阵营。经过数日的秘密探查,他成功截获了一封关键信件。信中详细记录着萧景轩指使手下如何伪造大宁军队越界挑衅的证据,妄图引大宁与邻邦的战争,以便他在混乱中谋取私利。

萧烬羽拿到信件后,立刻修书一封,附上信件副本,派使者快马加鞭送往邻邦。使者抵达邻邦后,详细解释了信件内容以及萧景轩的阴谋。邻邦领得知真相后,大为震怒,对萧景轩的行径表示谴责,同时对萧烬羽的坦诚和公正表示赞赏,不仅化解了大宁与邻邦的误会,还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萧烬羽又将此事连同证据一同上报朝廷,在朝堂上揭露了萧景轩的阴谋。萧景轩百口莫辩,在朝中的势力被进一步削弱,皇帝对他愈警惕,多次斥责并限制他的行动。

在这之后的三个月里,萧烬羽表面上安分守己,暗中却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大臣频繁往来。他们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秘密集会,商讨如何应对朝廷复杂的局势,以及如何为大宁争取更多的展空间。

一次密会中,萧烬羽看着手中的大宁地图,神色凝重:“大宁地处北疆,乃朝廷北疆之要冲,如今朝廷动荡,我们更要守护好这片土地,诸位可有良策?”一位老臣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王爷,当务之急是加强大宁的防御,同时展民生,得百姓之心,方能稳固根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气氛热烈。最终他们达成共识,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在大宁设立互市,促进边境贸易,增强大宁的经济实力,同时加强军备建设,抵御外敌。皇帝权衡利弊后,批准了这一请求,为大宁的展赢得了新的机遇。

除了这些核心幕僚,萧烬羽手下还有一位擅长农事的张老夫子。他听闻沈书瑶传授的先进种植技巧后,主动请缨,带领农户进行试验田的开垦。在张老夫子的努力下,试验田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引得周边农户纷纷效仿。张老夫子还时常组织农户交流种植经验,将改良后的种植方法推广到整个大宁地区,使大宁的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百姓生活日益富足。

沈书瑶则利用中秋佳节在京城举办宴会,邀请众多朝中大臣。宴会上,她凭借对宫廷礼仪的熟练运用和地道的京城上流社会语言,与大臣们谈笑风生,令众人对她刮目相看。她留意到一位性格直爽的大臣对诗词中塞外风光的描绘兴趣浓厚,便详细讲述大宁的风土人情,提及大宁地区百姓劳作之余常表演独特的戏曲“弦子腔”,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形式别具一格,深受百姓喜爱。

这位大臣听完,犀利问:“沈姑娘,大宁地处北疆,民风粗犷,这戏曲怕是难登大雅之堂吧?”沈书瑶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应:“大人有所不知,艺术源于生活,大宁的戏曲虽质朴,却饱含百姓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这其中的韵味,与宫廷雅乐各有千秋,皆是我朝文化的瑰宝。”这番回答引大臣们的热烈讨论,沈书瑶顺势邀请他们日后去大宁领略当地风情,为萧烬羽在朝中赢得更多潜在支持。

三个月期满,萧烬羽终于得到皇帝允许,返回大宁。

回到大宁后,萧烬羽站在城墙上,俯瞰着这片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大宁自建城起,历经无数战火洗礼,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防线,其得失直接关系到朝廷北疆的安危。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这片土地,如今这份责任落到了他的肩上,他绝不能有负百姓的期望。

萧烬羽和沈书瑶开始着手重建大宁。沈书瑶挥现代所学知识,提出一系列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建议。萧烬羽与沈书瑶商议后,决定在大宁开办学校。赵先生主动请缨,负责学校的筹建和教学管理工作。他找到萧烬羽,神色坚定地说:“王爷,教育乃大宁未来之根本,我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宁培养出有学识、有担当的人才。”萧烬羽拍了拍赵先生的肩膀:“有劳先生了,大宁的未来,就靠这些孩子们。”

在学校的筹备过程中,赵先生常常与沈书瑶交流教学理念。沈书瑶提出增加一些实用学科,如算术、地理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赵先生虽有些惊讶,但仔细思量后,觉得十分有理,不禁对沈书瑶的见识赞叹不已:“沈姑娘,你这想法新颖又实用,有你相助,大宁的教育定能更上一层楼。”

秋霜则在沈书瑶的指导下,协助管理救助机构。她每天忙碌于物资的储备和放,关心着每一位受灾百姓的生活。有一次,秋霜看到一个孩子在救助机构中瑟瑟抖,她连忙找来一件棉衣给他披上,温柔地说:“孩子,别怕,这里就是你的家。”孩子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姐姐,你真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小叨在一次巡逻中恰好路过救助机构,看到秋霜耐心照顾孩子的场景,心中不禁对这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多了几分好感。他走上前去,挠挠头说:“秋霜姑娘,你辛苦了,俺刚巡逻路过,带了些吃的,给孩子们填填肚子。”秋霜接过食物,微笑着说:“周大哥,谢谢你,有你的帮忙,孩子们都能吃得饱饱的。”两人相视而笑,气氛融洽,此后周小叨时常会在巡逻时给救助机构送来一些物资,两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同时,沈书瑶建议萧烬羽在大宁组建一支亲信卫队,平时由萧烬羽亲自训练,战时可迅投入战斗,增强大宁的军事防御能力。沈书瑶凭借现代军事知识,为卫队设计全新训练方案,涵盖体能、战术配合及实战模拟演练。在体能训练方面,增加负重长跑、器械训练等,提升士兵耐力和力量;战术配合训练强调团队协作,通过模拟不同战斗场景,让士兵熟练掌握战术动作和配合方式;实战模拟演练设置多种突情况,培养士兵应变能力和战斗意志。萧烬羽拍着胸脯保证:“有了这支卫队,定能保大宁百姓一方平安,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进犯。”

沈书瑶还关注到大宁地区百姓因靠近边境,时常受到战争威胁,生活困苦。她建议萧烬羽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储备粮食和物资,在战乱或灾年时及时救济百姓。鼓励百姓展手工业和商业,增加收入,她亲自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如改良灌溉方法和新种植技巧,提高农作物产量。沈书瑶还改良当地独具特色但样式单一的编织工艺,设计新颖图案和款式,产品销量大增。在一次与邻邦的外交交流中,沈书瑶将改良后的编织工艺品作为礼物送给邻邦使者,使者赞不绝口,随后订单纷至沓来,不仅带来丰厚经济收益,还提升了大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今的大宁,学校里书声琅琅,孩子们满怀憧憬地学习新知识;农田里一片丰收景象,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富足的笑容;救助机构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提供温暖与希望;集市上,手工业品琳琅满目,商业活动繁荣昌盛。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萧烬羽和沈书瑶登上大宁的城楼,俯瞰城中的万家灯火。街头巷尾,孩子们嬉笑玩耍,百姓们安居乐业。一位老妇人坐在门口,借着月光为家人缝补衣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萧烬羽感慨道:“书瑶,大宁作为北疆重镇,安稳与否牵系着国家的安定。我身负守护大宁的重任,唯有让百姓衣食无忧,边疆固若金汤,才不辜负祖宗的托付与大宁百姓的信任。”

沈书瑶轻轻靠在他的肩头:“王爷,我们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才有了如今大宁的繁荣。未来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我们与百姓齐心,大宁必将持续昌盛,成为国家北疆坚不可摧的堡垒。”两人相视而笑,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坚定与憧憬。

喜欢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请大家收藏:dududu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