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最强的部落之一,靠着十三副盔甲起家,夺取大青山南部丰、胜、云三州的折兰王,在发现自己南下的大军进入了大胤兵部侍郎兼河东道督师设下的包围圈后,做出了及时和明智的对应之策。
于凌晨派出四千骑兵,去堵截大胤的两路伏兵。
而折兰王的大营之中,先坚守不出,只等大胤的兵马出营来攻。
就在范南发现自己的伏兵暴露,情急之下只留二千人守营,二万一千人全部出营,杀向鞑子大营的时候,折兰王一马当先,身披黄金甲,带着近四千骑兵全部冲杀出来。
四千骑兵,如洪水宣泄,席卷而来。
二万一千大胤将士,此刻要是再退回去,与大营协防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就地迎敌。
大战爆发!
武周城外,上万人在厮杀。
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范南亲自在大营中擂鼓助阵。
除了拼尽全力在鞑子分兵的情况下将眼前这四千鞑子骑兵击溃外,他现在已经没有退路。
二万一千大胤将士对四千骑兵,怎么说也要拼上个半日。
武周城和大营的兵马再投入支援,说不定还能取得优势。
狭路相逢勇者胜!
可面对鞑子凶悍的骑兵,大胤军队已经不是二百年前的那支让异族瑟瑟发抖的无敌大军。
经历了上百年,他们变得腐朽、糜烂、荒废、臃肿,贪生怕死,缺少血性!
他们只坚持了一个时辰,便撑不住了。
泽州折冲府退,沁州折冲府退,慈州折冲府退、绛州、蒲州、仪州、石州。。。
十一个折冲府如同多米诺牌一样倒下。
到后来,士兵根本不停号令,如潮水一般逃跑。
战场上,全是大胤士兵的尸体。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武周城头上,孙继宗和另外一个都尉眼睁睁看着鞑子骑兵在大胤的军队之中穿插,切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逝。
他们哪里还敢出城助战?
鞑子的骑兵已经占据了战场主动权,很快冲进了大胤的大营。
而黑驼山与洪涛山的八个折冲府,一万六千伏兵,分别被四千鞑子骑兵拦住,再也赶不来了!
即使赶来,他们也不能力挽狂澜了。
“老师,快撤吧!”
杨建浑身是血跑来,苦劝道,“我来断后,你带兵马先撤回朔州城,我们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是老夫大意轻敌,一意孤行,酿成大错,让上万将士战死沙场!老夫不走!”
范南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一脸倔强要与将士同生死。
这场大战的失败,他必须负责。
即使能活着回京师,他肯定会被弹劾,罢官,问罪,甚至砍头。
“范统,你快带老师走!”杨建急忙给范统示意。
范统等几个侍卫生拉硬拽驾着范南离开。
见范南走了,杨建一脸悲壮,带着仅剩的四百骑兵,转身冲向鞑子的骑兵。
然而,那也只是有去无回,很快就消失在鞑子骑兵的浪涛之中。
折兰王见大胤军队全线打崩,便带着骑兵一路乘胜追杀,一直追到朔州城下才停了下来。
二万三千大胤河东道主力,十二个折冲府的大军,仅剩五千人逃回朔州,战死、失踪、逃跑的士兵,不计其数。
而那两路伏兵,被鞑子骑兵拦截,无法杀来与主力汇合,只能退回山中,绕道他处。
黑驼山一路撤向偏关,洪涛山一路撤向蔚州。
四千鞑子骑兵,自然是不进山追击,回来与折兰王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