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纪晓岚一起考中进士的名人可不少。
姜炳璋,字石贞,号白岩,是二甲第十名进士。
后来钻研经学,严守汉学家的法子,事事都追求真相,考据那叫一个严谨,写了《姜忠肃公祠堂志》《尊乡集》等书。
曹学闵,字孝如,号慕堂,山西汾阳人,后来官做到内阁侍读学士,宗人府丞。
性格恬淡,当官清正谨慎,晚年喜欢研究性命之学,和纪晓岚关系最铁。
庄培因,本科状元,江南洋湖人,后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王鸣盛,本科榜眼,江南嘉定人,授予翰林院编修。
后来成了清代有名的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写了《十七史商榷》等大作。
倪承宽,本科探花,浙江仁和人,授予翰林院编修。
这人擅长写诗作画,后来有《春及堂诗集》等作品。
这三位都是江南人士,对江南的事儿那是相当上心。
另外本科进士,还有王礼堂、王兰泉、朱竹君、瞿大川等,在清史上面都留下了不错的成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咱再接着说这纪晓岚。
纪晓岚考中进士后,被乾隆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和刘墉一起在翰林院干活。
纪晓岚作诗对对子那是一把好手,深得乾隆喜爱。
不过他长相普通,还有点爱出风头的小毛病。
一开始除了在翰林院编编书,没得到太多重用。
倒是江南的三位才子庄培因、王鸣盛、倪承宽升职升得挺快。
时间一晃,到了乾隆二十年的春天。
紫禁城的乾清宫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乾隆坐在龙椅上,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百官们站在殿下,一个个脸色沉重。
为啥气氛这么紧张?原来是西北边陲传来急报。
那准噶尔汗国又不守信用,占了大清西北好几万里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之前害死了班第大将军,现在又占了伊犁重镇。
这简直是忍无可忍。
乾隆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准噶尔部从康熙朝开始,就和我大清对着干,经历了好几代,还是死性不改。
这个隐患不除,边疆就别想安宁。
朕已经决定了,一定要平定准噶尔。
今天把各位爱卿叫来,一起商量商量。
哪位爱卿先来说说?”
内阁学士、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和工部侍郎阿桂往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准噶尔部现在内乱不断,人心惶惶。
咱们的军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赶紧出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不过可不能小瞧了他们,得好好制定作战计划才行。”
这时候,兵部侍郎左峰站了出来:“陛下,准噶尔部实力可不弱,地方又大。
要是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持久战。
臣觉得不如先招安,把他们内部的势力分化开,然后再找机会动手。”
阿桂皱了皱眉头,反驳道:“招安虽然能少打仗,但准噶尔部反复无常,根本信不过。
要是不彻底把他们收拾了,肯定会后患无穷。”
乾隆想了一会儿,说道:“招安和攻打也不冲突。
能招安当然好,但也不能放松警惕。
咱们两手准备,用打仗来促进招安。”
大理寺正卿尹继善站出来说:“陛下!
康熙、雍正两朝都对准噶尔用过兵,咱们为啥不问问张廷玉老中堂,听听他有啥好办法?”
“对呀!
干嘛不问问他老人家!”
“是呀,他老人家肯定知道得多些!”
“……”
“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