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学生所学,不止于印染。
或者说,印染之道,涉及的学问,其实与军国重器源于一门。
大人可知火药如何制造?”
陈洪谧端茶杯的手顿了顿,侧头向陈吉发看来。
作为户部主事,陈洪谧自然知道火药从何而来。
“子安不可妄言。
印染与火药如何能是一回事?”
陈吉发也不急着反驳,先将手中的信封奉上,才缓缓开口。
“世间万物,变化万千,看起来不相干的东西,其实内在是有联系的。
譬如这火药,看起来与印染不相关联,但学生所用的固色剂,便是从火硝中制备,其实原理是有相同之处的。”
陈洪谧大为惊讶,展开信纸,上面用十分简单的语句,叙述了关于火药改良的几点想法。
“你这想法……某家无从评判,但会找人帮你试试的。”
陈吉发起身,冲着陈洪谧大礼拜谢。
“陈大人赏识,学生感激不尽。
只是,近日听闻,东郊先生受圣天子所托,正在南京研制武刚车、神飞炮,陈大人不妨将这份单子呈给他看,不仅于朝廷有益,于您本人,也是有些好处的。”
东郊先生就是毕懋康,此时挂南京户部右侍郎,实际上在做的是兵器研究的项目,相当于后世的兵器工业部负责人。
陈洪谧眯起眼睛,重新打量起眼前的青年士子。
此人不过第二次见面,却已经将所有事情算计于心。
天下间有如此眼界,如此行动能力,又如此年轻的士子,他这是头一次见。
锋芒毕露,野心勃勃。
“子安无需多礼。
你随我来。”
陈洪谧来到书房里间,打开书柜内上锁的屉子,从中拿出两份折子来。
“按理说,即便是贡士也不该妄论朝政,但既然你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更是通过本官的渠道递送折子,那便要让你知晓,参与这件事的得失利弊。”
陈吉发点头应是,翻开第一份折子,是户部给事中弹劾神飞炮项目的折子,称毕懋康主持的神飞炮项目靡费钱粮,还列举其余罪名六条,上面有内阁票拟的意见“着南京户部核查,限期回告”
,崇祯皇帝在上面用红笔画了个圈,下面跟了一大堆各级官员的转办意见和印鉴。
第二份折子,是南京守备太监请求拨款修缮南京皇宫的折子,上面有南京留守内阁的印鉴,却没有任何人在上面签字落办。
“大人,这两件事有关联吗?”
“看起来没有,实则关联极大。”
陈洪谧见陈吉发看完,将折子收回,仔细锁起来,“能看出什么端倪?”
“守备太监想要火炮实验的款子。”
“聪明!”
陈洪谧别有意味的笑道,“再想想,他们为何如此做?”
陈吉发瞬间想了很多,从明末的党争,朝廷对技术型官僚的态度,以及当前复社的兴起,崇祯皇帝对所谓“孤臣”
温体仁的信赖,然后,小心翼翼的答道:
“圣上?”
陈洪谧眼前一亮,然后竖起拇指。
“子安果然是通透人,往后不可限量。
此事点到为止,勿再深究。
你既然已经参透,可还愿意继续进言?”
果真如此!
喜欢明末争雄请大家收藏:(aiquwx)明末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