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钺到了泰宁才现这里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他走进一间客栈,丢了些文钱给小二,才开口问道:“为何这处有很多外族人的面孔。”
“爷不是昌州人士吧?”小二笑着问道。
谢钺不解说道:“确实不是,但也在昌州别处住过一段时日,不见这么多的外族人啊。”
“爷,你有所不知,早些年,镇北王还没来的时候,昌州因为不打仗,很多来做买卖的外族人都住在昌州。
镇北王来了,也不能把这些人都赶走吧,只是加了赋税,他们若是愿意就能继续居住。
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做买卖的,但赋税加了,自然赚的就少了,久而久之,他们便都来了泰宁落户,所以这里才会有那么多的外族人。”
谢钺听他说完,喝了一口茶,继续问道:“这我就不懂了,为何全来了泰宁啊?”
“因为这里离京城更近一些,出了城不远就能直接上官道,而且这里外族人置地,不需要额外交银子。”小二说道。
谢钺听了他的话,垂眸想了下:“你的意思是这里对外族人更友好?”
“他们愿意来,那就肯定是有好处。”小二说道。
“那你们呢?这么多的外族人,习惯吗?”谢钺问道。
“他们也不知一下子来的,而且他们来了,泰宁也热闹了起来,没什么不好的。”店小二笑着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谢钺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的人,十个里面三四个都是外族面孔,这数量也太多了一些。
若是这样,自己去县衙说现了外族人,反而显得是他大惊小怪了。
他吃完饭,赶着马车在泰宁街头逛了逛,寻了一处客栈住下之后,他就来到了他入城的那处城门,寻了个茶铺坐下。
进城的人鱼龙混杂,却探查的很松,就连商队也只是看了路引便放入城中,完全不盘查货物。
泰宁这处怎么这么奇怪啊?
他当初来了昌州,直往拾城而去,一是那处出城便是官道,二是离州府很近,三便是觉得位置对于昌州而言十分重要。
现在看来,当初他明明应该来泰宁啊。
不过泰宁这番景象,朝中知道吗?
他坐了一会,刚要起身离开,就看到一行人骑着马入了城,甚至守城兵都没有让他们下马。
谢钺侧过身子,偏过头,是客栈的那行人,他们居然也来了泰宁?
他起身,远远的跟在他们的身后,就看到他们居然直接进了县衙。
他看了一眼街道上的商家,找了一家卖炒货的走进去,低头挑选着。
“客官要点什么?”老板看到来人了,立刻上前招呼。
“这几样都给我来点。”谢钺边说,还边上手塞了几个干果入口。
老板连忙说道:“我这可是百年老字号,吃过的都说好,客官怎么样味道不错吧?”
“百年?”谢钺又丢了个干果入口:“我今日刚入城,家中夫人就喜欢吃些这个,老板这么说,可要多买一些。”
“夫人爱吃是吗?”老板连忙转身:“这边还有些蜜饯,客官也可以买点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