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能啊这人能把江淮供着上了高中,应该是很开明的,初九还认为,要办学校,他该是第一个同意的才对。
她坐在村长旁边,静静地等着对方开口。
村长叹口气,先把自己摘了出去。
“丫头,我先说清楚啊,不是不同意你办学校,而是,这情况太复杂了些。”
“当年我送小淮去读书的时候,村里人就戳着我脊梁骨骂过,说我是浪费钱、忘本、学地主家做派,这些年来,一批一批的孩子长大,谁都没有动过读书的念头。”
“还有啊,你选的那祠堂,翻修也是个大工程,村里人都嫌晦气,根本不可能来帮忙。”
说完这些,村长喉头滚动了两下,注视着初九的表情变化,生怕她受了打击。
只是没想到,初九听完这些,反而笑了起来。
“村长,你家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儿,还怕没人送孩子来?”
初九拿出当初她说服奶奶的那套说辞,这江淮的出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初骂归骂,可现在谁不羡慕他在县里有个好工作。
“这工作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里刨出来的,只要让大伙儿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就行。”
“好一个知识改变命运。”支书在旁边猛地拍手,看向初九的眼神也充满了欣赏。
他当初在叶家看到这孩子的时候就觉得她不一般,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眼界。
村长动了动嘴,没法反驳,确实,他儿子非常优秀,这点毋庸置疑。
初九见状,又给出了另外的解决办法,“每家送孩子来上学也可以算上工分,这样一来,会有不少人愿意的。”
支书点头。
“是啊,那刘家村去年不就是因为孩子上学多,还得了个扫盲先进大队吗?今年春种时化肥都多给了一车。”
提到先进二字,村长就像获得了什么特殊指令一般,立即来了兴趣,反问道:“真的?”
“当然,那会儿开会你不是也在嘛!”
这刘家村就是十几公里以外有小学的村子,周边有想送孩子读书的,都得去那儿,竟没想到让他们得了这么个大好处。
想到那一车化肥,蚊子腿也是肉啊,村长悔得直拍大腿,也松了口,“行,你这丫头想办,我不拦你,但修祠堂的事儿……”
“祠堂的事我来想办法。”初九截过话头。
那祠堂只是外面看着有些破旧,桌椅板凳里面都有现成的,打扫一下就成,重新盖上瓦片,糊一下墙就好,无外乎就是花点钱去整点材料回来。
等县里的文件批下来,这些费用也都能报销。
至于村民们的心理工作,慢慢来就行,她有信心能说服一大半的人。
见她笃定,脸上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村长好像有点明白自家儿子为什么会对这丫头特殊了,索性给了个面子,“你先试试,如果真能成,我亲自去县里递交申请!”
有了村长这话,初九回去就找到了毛根,这是她在村子里唯二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