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躺在木板床上琢磨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先是去了一趟生产队请假,而后就坐上了去城里的大巴车。
等到他到了城里的时候已经是晌午了。
他先是在城根下头对付了一碗云吞面填饱肚子,然后在城里溜达起来。
路边儿随处可见摆摊的小贩,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也就是这两年,但凡要往前放两年,摆摊的小商小贩怕是这摊位没支棱起来就要被当成投机倒把帽子给抓起来。
八十年代初期,改开如火如荼的进行,内陆地区的发展虽然远没有沿海地区那样贸易发达,但随着全国经济管制的逐渐放开,让头两年还叫人喊打喊杀的投机倒把摇身一变变成了个体经营,早就不是稀罕事儿。
就算中途路上个带红袖标的摊贩们也能乐呵呵的打声招呼,属于心照不宣。
“走过路过别错过,瞧一瞧,看一看咯,咱红旗织布厂刚出来的料子,买了你不吃亏,买了你不上当。”
“哥们,要不要来瞅瞅,看看不要钱嘛。”
李向前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周遭,没成想忽然被路边的摊贩拉了一下,一扭头,李向前才发现自己一路闲逛竟然来到了织机街。
这是城里定有名的一条路。
名气大的原因很简单,这不长的一条街上竟然有四个国营厂,从东到西分别是锯木厂,糖果厂,印刷厂和服装厂这四家。
而拉住他的小贩是个买衣服的,听那吆喝显然是从服装厂进的货,底气特别足。
没得办法。
这年月国营厂的金字招牌不必往后,还是响当当的,虽说随着沿海地区小商品逐渐流入给内地的服装市场造成了冲击,但国营厂的名声早在老百姓心里深入人心了。
不过李向前低头一瞧,顿时乐了。
这小商贩地上摆的衣服不少,可都是头两年的过气货,唯一能看得上眼的就是几件儿的确良的衬衣还算得上时髦,其他的压根没法看。
“我说,哥们,你这衣服哪年的啊,现在早就不时兴了吧。”
闻声,小商贩哈哈一笑,也不恼,随口道:“嘿,这话谁说得准,万一过两年又流行起来了呢?我跟你讲,哥们,咱这衣服可都是国营厂出来的好货,质量是杠杠的。再说了,不是当下的时髦货,咱胜在便宜啊。”
“你瞅瞅,这件儿,质量多好?马上可就到了年关了,买一件儿回去给嫂子置办新衣裳不吃亏。”
闻声,李向前顿时高看了对方一眼。
没成想对方竟然也是个会做生意的,不过他仔细看了一眼摊位,又瞧了瞧周围的顾客,顿时一笑:“啥嫂子,可别瞎说,我可还没结婚呢。”
“不过哥们,看起来你这生意也不咋样啊。”
一听这话,这小贩顿时一肚子苦水,他一拍大腿,苦笑道:“嘿,谁说不是呢?可咱有啥招啊。谁知道头两年还打破头,连供销社都抢不到的国营厂货今年咋就突然无人问津了呢?不是哥们我跟你吐苦水,这日子,做买卖也难啊。”
“头两年没放开吧,咱巴巴的等着放开,现在放开了吧,好家伙,好日子没过两天呢这硬通货都不好卖了。”
“不是哥们吹,咱这货可是从服装厂正儿八经出来的,压着本钱呢。要不是这,哥们,我给你再便宜点,你拿两件,就当帮兄弟开张了。”
闻声,李向前笑了笑。
他当然知道这小商贩的这批货质量不错。
可眼下沿海市场的服装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都是港台地区的流行货,如果不是国营厂的金字招牌在撑着,怕是压根都无人问津。
只是听着这话,李向前却是眼前一亮。
商机,商机,自己转悠了一下午,这不就是摆在眼前的商机吗?
他忽然笑了一下,开口道:“要不我给你出个主意?”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