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倭寇袭击渔村时,非但没有抵抗,反而选择加入他们的队伍。
有来自倭国的,也有来自大明、高丽乃至女真等地区的,各类海盗混杂其间。
对于大明来说,无论是何种来历者,只要抢劫大明百姓、危害国家安宁的行为,必被铲除殆尽。
除了这些散落的零星倭寇之外,还有数股颇具规模的倭寇舰队。
此类舰队由倭国暗中扶植,武器先进且装备精良,规模通常达几百至上千人!
如果说之前的零散小渔船不过是皮毛上的粉刺,那它们便是深深植入肌体中的毒瘤!
严重损害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大明朝的态度非常坚决:绝不能姑息养奸。
但凡碰上倭寇船队,必须毫不留情地将其击沉。
这些平日在海上肆虐残害民众的所谓强盗,在真正强大的帝国海军面前,如同脆弱易破的纸片,不堪一击,最终难逃葬身大海的命运。
于是,大明年末最后一次大规模围剿倭寇行动,圆满结束。
朱高焱含笑道:“各位将军辛苦了,咱们准备举办一场庆功宴吧。"
戚洪却眉头紧锁地说道:“元帅,有一件事我们还没提及呢。"
"近日,倭国本国内突然遭遇不明身份军队入侵,京都平京已经被毁。"
"待他们彻底击溃倭国之后,就立刻消失了无踪影。"
"出于对大明的担心,我们就派舰队驻扎在此严防死守……"
听闻此言,朱高焱心中窃笑但表面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应道:“嗯,这事我也略有耳闻。"
"然而一直驻留在这里终究不是长久办法,毕竟冬季结冰期马上要到了。"
"据我推测,皇上一定会派人前去常州府布防兵力。"
"咱们还是先行返航吧,回到应天再商议后续事项。"
"传我将令,马上整理船队,准备回航!"
一个清亮的声音在旗舰上响起。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
士兵们听到命令,齐刷刷地举起长枪欢呼。返航意味着他们即将领取赏赐,这正是他们所盼望的。况且年关将近,每个人都想与家人团聚,安安心心过个好年。
戚洪等人互相对视一眼,虽面露无奈之色,但心里也并非没有担忧那支神秘队伍的去向。不过既然小王爷已经发话,也只能遵命行事。况且朱高焱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不清楚对方是敌是友、往何处去,如此一直等待也不是长久之计。若再出现变故,便得不偿失了。
当天,明朝东征舰队扬帆启程归国,嘹亮的号角声响彻东海岸……
也是这一天,舰队缓缓靠近港口。为安全考虑,并未选择最优停靠点台州,而是就近停泊常州府。
常州府作为长江入海的重要港口之一,距离倭国最近,也因此最早得知倭寇与倭国覆灭的消息。当地百姓闻讯后欢欣鼓舞,纷纷涌向港口迎接凯旋的船队。
朱高焱一行人一登岸,便看见港口处处彩旗飘扬。近海大街上人潮涌动,人群一层叠着一层,如同排列整齐的麻将牌。
众人高举双手,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此起彼伏的呼声激荡着整片海滩,热情似海浪翻滚。对于这些朴实的百姓来说,他们可能不清楚国家兴亡的深远意义,只知道在自己受欺凌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他们撑腰!大明梁王荡平倭国,解救万民于困苦之间,这份荣耀必将流传千古。
朱高焱沿着船梯缓步而下,脸上挂着微笑向欢呼的群众致意。戚洪、朱瞻基等人紧随其后,虽然心中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剿倭主谋,可当时船队恰好在附近清剿倭寇,于是所有人都以为是他们的战功。
这样一来,他们反倒成了名扬天下的英雄。"算了,不管怎么说,我们确实在为大明铲除祸患方面做出了贡献,接受赞美也在情理之中。"几人心态逐渐平衡下来。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汇聚一堂,连平常极少露面的几位王爷也都到场,汉王自然也不例外。
明成祖朱棣身穿庄严的红色龙袍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视殿外。
高亢的传唤声从近侍太监口中发出:“宣,征东大元帅朱高焱、副帅朱瞻基、副帅戚洪等入殿!"
礼乐齐奏,朱高焱率领一众将士步入殿中。
一路行至殿前,按规制跪成"品"字形。
"臣等祝陛下圣体安康!"
"朕甚佳。"朱棣迈下台阶,双臂抱于胸前,开怀笑道:“来,让朕好好瞧瞧我大明的英雄、豪杰!"
众人相视而笑,朱高焱朗声道:“父王,儿子给您争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