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家属大院。
晚饭跟中午的菜差不多,又多加了一个咸菜跟一个鸡蛋汤。
中午的浓粥换成了米饭。
“老三,你一下午去哪了?”杜爷爷问杜家老三。
“我去找活了。”杜家老三扒着饭,中午随便对付了两口,他是真饿了。说到饿,他想到了爷爷给的饭钱,他把十块钱跟粮票还给了爷爷,“肖叔不肯收,就只拿了三斤粮票。”
这孩子,怎麽送人情都送不明白。
杜爷爷叹着气。
明天还得他去肖家一趟。
“那工作找着了吗?”杜母听见到了,问。
“在看,”杜家老三想到煤厂的事,便说了,“朱婶说煤厂那边缺人,问我要不要过去,你们觉得这事怎麽样?”
煤厂。
杜母眉头一皱,“煤厂那边累,这煤灰吸多了,肺容易坏,咱们再找找别的。”朱婶说的?
老卫媳妇啊。
好端端的,她怎麽会卖老三这个人情?
杜母看向了杜父。
杜父端着碗吃饭,像是没看到杜父的眼色。
杜母哼了一声,又跟老三说:“你别急着答应,你小姑要去找你小姑父,到时候她走了,你接她的班,去冰棒厂工作。”
冰棒厂工作轻闲,夏天还发冰棒发汽水呢。
于月莺听得心里一沉。
中午那会她就想着姨妈会不会把这个工作机会给她,现在她确定了,在姨妈心里,她到底是个外人。
好事都轮不到她头上。
她不能光指望姨妈,她得自己早作打算。
于月莺扭头看了眼窗外,不知道隔壁家的沈大哥今天回来了没有。
饭桌另一边。
杜得敏夹菜的筷子动作一顿,她擡头看了眼大嫂,心生不满。
哼。
她就算是找着了更好工资更高的工作,这冰棒厂的名额她都不会便宜大嫂的,大不了卖个好价钱。
“爸,你说呢?”杜母问杜爷爷。
杜爷爷听见了。
他说道:“这冰棒厂的工作太轻闲了,老三不能去,我出去问问,看看谁家有困难,要是……”
“好了,好了,吃饭。”杜奶奶赶紧打断。
她都猜到老爷子要说什麽,肯定是说谁家有困难,把得敏的工作让出去。
这可不行。
得敏可不会走,离婚协议都寄过去了,只等小郭那边签字寄回来了。
杜爷爷就没说了。
不听就算了,他明天出去转一转,看一看。
这家里困难的可不少。
“杜爷爷,我想要这个工作。”于月莺突然开口,她望着杜爷爷,“我想留在城里工作,我爸生病了,家里需要钱冶病。我想着留在城里机会多,要是能多赚些钱,就能让把我爸早点冶好。”
这话头一开就停不住了,说到了家里的难处,说到了乡里的困难,家里劳力不足,工分难赚。干了一年活,到了年底,倒欠大队钱了。
杜爷爷知道于月莺家里条件不好,可没想到这孩子家里这麽困难。
为了父亲冶病想留在城里赚钱,真是好孩子。
杜爷爷听得直点头,转头对杜得敏道:“得敏啊,明天你去冰棒厂跟领导说一声,等你走,就工作顶给这孩子。”
叫什麽来着?
杜爷爷看向于月莺。
“我叫于月莺。”于月莺主动说道。
杜爷爷答应了,这唯一的机会她抓住了!
-
杜思苦骑了足足三个小时,八点半才到机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