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刘子肖尚且年幼,实在不宜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原本,他计划等待数日,待手边之事处理妥当后,便带着刘子肖一同返回山庄。
只可惜事与愿违,山庄内突如其来地发生了一桩棘手难办之事,迫使他重新审视当前局势,并作出其他安排。
为此,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两全之策。
就在此时,脑海中灵光一闪,他突然忆起此地有位与父亲交情匪浅之人,此人名叫清风道人。
常年隐居山门,道法高深,且擅长吹箫,弟子无数是,清风观的掌门。
思绪至此,他毫不迟疑地唤醒犹在酣睡中的刘子肖,甚至来不及享用早餐,便匆匆踏上前往清风道人所在的山间道观而去。
不过就在这期间,当他漫步经过集市时,偶然瞥见了伯父最钟爱的美酒佳酿,心中一动,便顺手买下了两瓶,然后继续踏上旅程。
由于他下榻的客栈与伯父相隔甚远,途中更有崎岖难行的山路,因此行程进展缓慢。
再加上刘子肖尚年幼体弱,行动自然更为吃力。
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夕阳西斜、夜幕渐浓之际,他们方才抵达道观门前。
尽管此地位于深山之中,但因有人工开辟的山道相通,且清风道人门下弟子众多,经常往返于山上山下,人来人往颇为频繁,故而此处也为不少江湖人士所知晓,并无荒僻冷清之感。
这座道观虽然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它的规模却毫不亚于自家那座庞大的山庄。
道观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殿堂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每一处都散发着高雅的气息,展现出道家那种风度翩翩、气质非凡的大家风范。
特别是道观的正门,更是气势恢宏,让人一眼望去便感到无比壮观。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要数门楣上方悬挂着的那块匾额,上面镶嵌着三个金灿灿的大字——清风观。
这三个字笔力雄浑、龙飞凤舞,仿佛将一个道家世族的风骨完美地融入到了字里行间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感觉。
就在这时,英月生轻轻敲响了清风观的大门。
很快,门口出现了一个身影,原来是清风道人的管事。
他面容刚毅,神情严肃,一身朴素的装扮显得格外淳朴无华,颇有几分乡间士子的味道。
英月生看到眼前的情景,顺口问道:“此地是否就是那传闻中的清风观?本人名叫英月生,今日特来拜访清风道人,烦请通传一下。”
那名管事听闻此言,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回应道:“哎呀,原来是英大侠大驾光临啊!
小人常常从我们掌门人那里听到提起您呢。
无需禀报了,此刻主人正在给门下弟子们讲学授业,要不您二位就随着我一同前去吧。”
话音未落,他便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来,引领着道路。
英月生没有任何犹豫,立刻拉起刘子肖的手,紧紧跟随着前方的身影一同前行。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一个宽敞且明亮的大厅之中。
这个大厅是一座完全由木雕构成的建筑,整体都是用梨花木搭建而成的,再加上桐油的精心点缀,使得整个大厅都散发出一种令人耀眼夺目的光芒。
大厅内部的桌椅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让人感觉到一股清新而亲切的气息。
在堂主的位置前方,还供奉着道家先师的精美画像,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肃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管事非常热情地邀请他们两个人入座休息。
然而,就在这时,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清风道人刚刚结束了对学生们的课程讲解,正好迈着步子走进大厅。
就在那一瞬间,他与英月生正面相对,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只瞧得清风道人满脸洋溢着热忱之情,如同春风拂面般温暖宜人,他的步伐轻快而有力,迅速迎上前去,向英月生施礼问好。
眼见如此情形,那名管事心领神会,深知此景不宜久留,于是悄然退下,转身去准备茶水以款待客人。
见到伯父,英月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他赶忙站起身来,向清风道人行了一个标准而庄重的大礼。
他们俩已经许久未曾谋面,此时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让两颗渴望交流的心灵再次相聚。
只听见清风道人笑声爽朗地迎接道:“月生啊,你可算来了!
这么多年不见,伯父我对你可谓是朝思暮想啊。
此次前来,务必多逗留几日,与我一同抚琴弄弦,共享这难得的欢聚时光。
当年一别,我一直深感惋惜,总觉得未能尽欢而散。
如今重逢,定当弥补昔日的遗憾。”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英月生的深厚情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英月生感慨万千地说道:“是啊,我也常常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