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两步,陆源便按下云头,落在一处山涧。
连吃下两粒太乙还丹,才将肺腑的伤势强压下来。衣袍一扯,带着片片肉糜。
袖袍一甩,雉鸡精的尸身甩落一旁。
陆源盘身端坐,《参天一气决》在体内流转。
不愧是参天地造化的大道之法,仅仅运行了一个周天,体内的伤势便已见好转。
雉鸡精的精魄并不出彩,和七段虎的一化为七、双头鼠的砍头复长相比,显得捉襟见肘。
但是它能凭借这雉鸡化形的先天劣势,与这二位妖王平起平坐,靠的就是打熬自身,水磨工夫。
剖开雉鸡精胸腹,陆源运掌成刀,刺在其心脏上,一滴心头血便被牵引出来。
这一滴血与水滴并无不同,但是随着这滴鲜血流出,雉鸡精尸体骤然变得干瘪,顷刻间便化为飞灰。
陆源掐着法诀,默念冰心诀。
双掌反复,一口真气喷在鲜血之上,将其笼罩。
几经流转,这一滴鲜血竟化为米粒大小的金丹。
陆源不做犹豫,张口将金丹吞入腹中。
好似吞了一口烈火,燃着火线从喉咙烧到了下腹。
陆源屏气凝神,《参天一气决》中的导引篇首次运行。
元精为子,元精为阳;元神为母,元神为阴。陆源以真气牵引,对应气传子母阳锁阴。经过气管,遁入腹中,正所谓度下重楼吞入腹。
烈火入腹,便开始急躁起来。
陆源不敢怠慢,牢牢秉着真气,将其顺着经脉牵引。
越过肺肾,水金二气合二为一,再一气上冲霄,直达泥丸宫。
米粒大小的金丹愈发凝实,再从上丹田运转至中丹田,继而回归下丹田。
三田返复,烧作一团。
直到金丹平静下来,陆源屏着一口气还未松懈,接下来才是难关。
肾水下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一番操作下来,陆源浑身大汗。
他要提防金丹反扑,又要注意经脉流转,同时五脏相生,一切循环都在眨眼之间,容不得片刻分神。
这之中只要松了一口气,便是前功尽弃。
陆源稍稍停下,又调动了十二分的专注。
如果前番失败是前功尽弃,那么接下来便是死无全尸。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寻常人精满则溢,自然下泄。而陆源此时,便是调动元精,逆着经脉而走,将阴降逆转为阳升。
称之为过三关,也是凡体铸就仙人之基的一步。
只听陆源体内发出一道爆响,整个人紧绷起来,皮肤渗出鲜血。
真气沉降,自神阙步入下元,顺着任脉片刻未停。
隐约传来哆地一声,陆源只觉身轻如燕,心知已是过了尾闾关,立马将河车速度降下来。
迈过命门,真气再度受阻,陆源重新蓄力,却已经不是一往无前的架势。
第一关名为尾闾关,在尾椎骨处。真气从肚脐降落,入丹田流转,绕过盆骨,自然带着一股惯性。
等到了这夹脊关,已经是后背中心。之前的劲头消失殆尽,此时真气逆行,仿佛挑着千斤重担,一步步艰难上升。
不仅是真气后继无力,这夹脊关也崎岖窄小,行差一步便是前功尽弃。
陆源心神集中,如同架着羊车,徐徐前行,生生在一片泥泞中闯出一条道路。
过了夹脊关,便是最后一关玉枕关。
到了这,陆源整颗心都被吊了起来。
只因玉枕关在后脑处,最是脆弱,仅仅行路缓慢还好,更要命的是,稍有差池便是自毁根基。
这三关不仅要求根基,更考验道心。
第一关需要一往无前的冲劲,第二关需要不折不挠的耐心,最后一关,便是超乎常人的细致。
这也是镇元子所说的明心见性。
到了最后一步,陆源的真气早已乏力。
任督二脉气血循环是天地之理,陆源自修炼伊始已经十数年有余。
这一朝逆行,全身为之抗拒,河车走到脖颈后大椎处,已经是全凭着意志力维持着。
陆源头上汗水如瀑,唇色已经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