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六神通都可用于斗战逞凶,人前显圣,只有这七觉支妙法,润物无声。
“不知这六神通如何窥得?”
陆源虽然明了佛旨,但终究缘木求鱼,少了那一柄开门的钥匙。
“就在七觉支中。”金蝉子面露慈悲之色,“只是居士须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七觉支既是登佛之路,也是七苦之门。”
陆源了然。
法门都是如此,和他所外修的五气朝元之法殊途同归,每悟一门神通,就要除去一难。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每一难都是心结,解法同样是明心见性。(注1)
这七觉支他也熟稔,心觉妙用无穷,但他却不能从中领悟出任何神通法门。
一想至此,陆源不由得深思起来。
镇元大仙见两人相谈甚欢,只是默默品茶,待看到陆源面露思忖,终于是开口提点。
“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他也不卖关子,继而又发问道:“麟童,你可知何为法天象地?”
“自然知晓。。。”
陆源一愣,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法天象地他不仅知道,还直面见过。
巫支祁和二郎神都用过此法,能身化千万丈,膂力大增,说是移山填海也不为过。
但此刻镇元大仙提问,肯定不是问的如此浅显。
陆源与之前金蝉子所说,两相印证,终于是让他找到了一点切入,试探道:“师父,法为效法,象为学习,法天象地意为效法学习天地?”
“然也。”镇元大仙满意地阖上双眼。
镇元大仙参拜天地,是领悟天地至理,陆源听镇元大仙赞同,思绪便顺着这条路继续延伸下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哉乾元,天弓其背,承负天河,纳星宿日月则万物生,虽百劫而未改,此负阴而抱阳,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天之德也;
至哉坤元,地纳百川,吞腐败而孕新生,虽万世而不显,待之后死,莫之能怨。地之德也。
明了天地功德,便可从其中领悟天地广大。天地广,而后善恶美丑无不纳之。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脑中摩尼珠凭空流转,身上砗磲佩与七色琉璃交相辉映,陆源只觉得一道无形关隘轰然打开,无穷道义扑面而来。
待他睁开双眼,眸中灵光闪耀,已是慧眼境界。
轻抚衣袖,这袖里乾坤之法,他终于大成。
金蝉子也面露惊讶之色,心知陆源悟性高绝,又有摩尼珠相助,但未曾想到陆源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点就通。
“居士真乃神人。”
“长老过誉了。”
金蝉子念了声阿弥陀佛,继而苦笑道:“居士说修行大于修心,此刻贫僧终是有所领悟。贫僧枯坐莲台,佛前听经多载,方才明白这个道理。”
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拿出一物,递至陆源身前。
“这是?”
“此乃贫僧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