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徐达的话,倒是激起了他更多的好奇……
……
书店中。
朱辰正躲在后方用帘子隔开的书房中品玩字画。
从一下开始,他对这些古玩字画其实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后来有一次闲得无聊,便拿出朱元璋给的那些古玩字画出来钻研。
没想到,一钻研,就钻研进去了。
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写道:“玩古者,如与先贤对坐。”
通过这些字画,朱辰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以及那些细腻精妙的笔锋,甚至能感受到时间的痕迹。
这和在书本上照片上或者隔着玻璃去看的感受完全不同,让朱辰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
事实上,朱辰给大明带去了变化,而朱元璋又何尝不给朱辰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现在的朱辰,可以说早就已经相对的财富自由了。
财富自由什么感觉?
朱辰觉得,财富自由后最显著的改变是“时间颗粒度”的细化。普通人用小时或天规划生活,而财富自由者则可以用“季度”或“兴趣周期”作为单位。
这话怎么理解呢?
就是,朱辰突然意识到,他可以花三个月研究那些明清的字画,而毫无负罪感,也毫无紧迫感。
朱辰也突然理解,为什么说现在人变浮躁了?
归根结底,还是生存和生活的压力所致。
财富自由,就意味着这方面的压力变小了,或者说直接没有了。
同时,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的简单,只需要遵循自已的喜好,整个人也从骨子里变得更加的从容,像是近视的人戴上眼镜,世界并没有变美,只是变清晰了。
可以说,财富自由更像是一种勉于恐惧的自由,又或许说是“允许自已脆弱”的权利:可以失败,可以耗费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可以在四十岁的时候重新上学,而不用向任何人解释“这有什么用”。
这种“人生容错率”的提升,朱辰觉得,才是财富自由最奢侈的部分。
那是不是说,朱辰现在就没有烦恼和焦虑呢?
其实也是有的。
当“不必做什么”成为常态,那就需要重新构建“要做什么”“为什么做”的底层逻辑。
好在现在,朱辰并非无所事事,而且做的也正是他渴望的,认为有挑战的事。
那便是,帮助朱元璋改变大明的命运,同时通过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很多人分享。
说朱元璋,朱元璋就到。
而且朱元璋还带了一个朱辰从未见过的少年一起来。
“这位是?”
“哦,这位是咱家老四。”
“朱棣?”
听到朱辰下意识的喊出自已的名字,朱棣不由得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