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重生1983年卖柿饼发家动漫 > 第1章 南下深圳(第2页)

第1章 南下深圳(第2页)

"深圳现在乱得很,"另一个室友小李压低声音,"我表哥去年偷渡去香港,在深圳被边防抓了,现在还在劳教所呢。"

卓西度平静地数着钱:当表的o元,卖东西的元,加上原有的o元派遣费和元零钱,总共元。他小心地把钱分成三份:oo元缝在内裤的暗袋里,o元放在上衣内兜,元零钱放在裤子口袋。

"我已经想好了。"卓西度抬起头,"你们记得吗?去年政治经济学课上讲的,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国家需要有人去那里闯一闯。"

"那是口号!"韦国强急得脸都红了,"咱们是学数学的,去农场教书才是正经工作。深圳现在都是些倒卖电子表和牛仔裤的个体户,你去能干什么?"

卓西度没有解释他重生的事,也没法告诉他们自己掌握的未来四十年经济走势。他只是笑了笑:"人各有志。"

当晚,卓西度去火车站买了第二天南宁到广州的硬座票,元。又用学生证买了张广州到深圳的慢车票,元。售票员是个满脸雀斑的姑娘,听说他要到深圳,好心提醒:"特区通行证办了吗?没有那个进不了深圳的。"

卓西度心里一沉。他忘了这茬——年去深圳需要边防通行证,通常由单位开具。他一个擅自不去报到的毕业生,上哪弄通行证?

"没通行证能去吗?"他试探着问。

姑娘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出站时查得不严,混在人群里也许能过去。要是被查到,最多遣返,不算大事。"她顿了顿,"最近去深圳的人多,检查站都忙不过来。"

回到宿舍已是晚上九点。卓西度轻手轻脚地推开门,现韦国强还醒着,在台灯下写家信。

"票买好了?"韦国强头也不抬地问。

"嗯,明早七点的车。"

韦国强放下钢笔,从枕头下摸出一个信封:"这是我攒的三十块钱,你拿着。"

卓西度愣住了:"这怎么行?"

"算我借你的。"韦国强硬把信封塞进他手里,"我知道劝不住你。到了那边要是混不下去,就回来。我叔叔在县教育局,到时候帮你说说情,也许还能安排工作。"

卓西度眼眶热。在前世,韦国强也是这样,总是默默帮助朋友。他收下信封,郑重地放进行李箱夹层:"我会还你的,连本带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卓西度就悄悄起床了。他把被褥叠好,最后环顾这个住了四年的宿舍,墙上还贴着他们自制的课程表和"为四化建设奋斗"的标语。三个室友都假装睡着,但他知道他们醒着。

"保重。"卓西度轻声说,拎起行李箱出了门。

南宁火车站人头攒动。卓西度挤上绿皮火车时,衬衣已经汗湿了。车厢里弥漫着汗臭、烟味和鸡鸭的腥气。他的座位靠窗,旁边是个带小孩的妇女,对面是两个穿着"南宁钢铁厂"工作服的青年。

火车鸣笛启动的瞬间,卓西度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他真的要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去一个完全未知的地方冒险吗?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如果被当成盲流抓起来怎么办?但转念一想,他已经死过一次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同志,去哪里啊?"对面的青年问。

"深圳。"卓西度说。

"特区啊!"青年眼睛一亮,"听说那边工资高,普通工人一个月能拿两百多呢!我们是去广州探亲的,下次也想去深圳看看。"

火车缓缓加,窗外的稻田和桉树开始后退。卓西度摸着手腕上手表留下的白痕,突然想起父亲送表时说的话:"西度啊,做人要像这表一样,走得准,走得稳。"

"对不起,爸。"他在心里说,"这次我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了。"

车到广州是次日中午。卓西度在站台上买了两个叉烧包充饥,花了o元。转乘去深圳的火车上人更多,大部分是拎着大包小包的生意人,车厢里到处是粤语和潮汕话的交谈声。

"这批电子表进价才八块,到沈阳能卖二十五!"

"听说罗湖那边在建新口岸,水泥价格涨了三成"

"蛇口工业区招工,初中文化就行,包吃住月薪一百八"

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拼图一样在卓西度脑海中重组。年的深圳正处于爆炸式展的前夜,基建狂潮带动了建材、电子产品的需求,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调配远远跟不上这种需求,于是催生了活跃的"倒爷"群体。

火车减进站时,窗外出现了大片工地和高耸的脚手架。一块巨大的标语牌从车窗外闪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到了。

罗湖火车站比卓西度想象的简陋,站台上满是挑着担子的农民和穿喇叭裤的年轻人。跟着人流走向出站口,他远远看到了检查站——几个武警正在抽查旅客的通行证。

卓西度的心跳加。他放慢脚步,观察着检查规律:武警主要拦截那些单独出行的青壮年男性,对拖家带口的和老人查得不严。他灵机一动,快步跟上前面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妇女。

"大姐,我帮你拿行李吧。"卓西度主动接过妇女手中的编织袋。

妇女警惕地看了他一眼,但沉重的行李让她很快妥协:"谢谢啊,小伙子。"

就这样,卓西度混在家属队伍里顺利通过了检查站。踏出车站的那一刻,热浪夹杂着尘土扑面而来。眼前是一片繁忙而杂乱的景象:摩托车、三轮车和自行车在坑洼的路面上穿梭,路边摊贩吆喝着卖甘蔗和冰棍,远处塔吊林立,打桩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深圳?"卓西度喃喃自语。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繁华商业街,有的只是尘土飞扬的建设场景和一张张充满渴望的面孔。但这正是改革开放最前线的真实模样——粗糙但充满活力,混乱但孕育希望。

重生后的新人生,就此开始。

---

喜欢重生du重生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