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大亨脸色缓和,妞妞独自离去,留下母亲在丈夫的房中。
潘氏施展狐媚手段,用身体抚慰了女婿受伤的心灵。
要说还是潘氏这种熟妇经验老到,最懂男人,在床上的手段真是层出不穷。
大亨虽是被动承欢,却被岳母伺候得无微不至,享受到了别样的女人滋味……
要说大亨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自己劝自己。
事已至此,他的心理也平衡了,反而觉得坏事变好事,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
一是他在床上经常满足不了妞妞,不但自己心里有愧,妞妞也时常不满。
如今有父亲帮忙分担,倒让妞妞觉得亏欠了他,不但不再埋怨,反而对他加倍地体贴。
二是岳母并未过河拆桥,常常主动爬到他床上颠鸾倒凤,说的话也让他重拾自信,两个人欢合的滋味倒比跟妞妞的夫妻敦伦更有乐趣。
潘氏甚至拉上女儿轻装上阵,也让大亨享受到了齐人之福的滋味。
三是洪百川觉得愧对儿子,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父子俩拥有共同的女人,处得像连襟。
何不就此下去,各有所得,甚至有一天暗地里的“换妻”公开化,家庭关系也会变得更加亲密。
这么一想,大亨甚至有点儿感谢妞妞的红杏出墙,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幸福。
正所谓“家家都有丑,不露是好手”,这些事,大亨当然不会告诉叶小天。
……
叶小天现在日子过得很惬意,衙门里没什么要紧事,便经常在城里东游西逛。
叶小天看到裕记砖瓦行雇佣了很多童工,这些孩子本应读书学艺的年龄,却因家境贫寒只能从事贱役,一生屈居人下。
叶小天想到年幼时他家里也请不起先生,上不起私塾,父亲把他兄弟俩带到大牢,为了让那些犯官们教他们识字,便陪着笑脸给犯官们跑腿的经历,不禁心中一酸。
叶小天望着小孩子们寒酸的衣着、单薄的身影若有所思:“我这个推官既然连清淤挖渠这等不务正业的事儿都干了,便再多一桩也无妨,干脆不务正业到底吧!”
“你要开办书院和武会?”张胖子嘴巴张得就像一头快要渴死的河马。
叶小天紧急求见,说是有紧要大事相商。
张胖子还以为他是有什么紧要消息,却没想到叶小天竟然向他提出要开办书院和武会,张胖子只觉一阵蛋疼,这有个屁的紧要啊?
叶小天道:“这是善举啊,大人。新近迁来我府的葫县大富绅罗公子现铜仁府虽然有官学和私塾,但能入学者皆为官宦子弟或富有人家。因此罗公子与下官商议,想要出资捐建一所书院及一处武校,只招贫穷百姓人家子弟。一切费用皆由罗公子及本府开明士绅们捐助,以攘助我铜仁府推行教化,以示对知府大人的支持。”
张大胖子努力听了半天,总算听明白了一句话,就是既不用他花钱也不用他操心,只需他点点头。
于是张胖子点点头,道:“成,本府肯了,你自去拟道条陈就是!”
戴同知去提溪探查格哚佬部落出山的用意,对方说是伟大的、无所不能的蛊神降下神谕,为他们指明了新的生存吉地,他们遵照神谕而来!
戴同知耐心解释道:“格哚佬族长,你要知道,这个地方属于铜仁府,归提溪司管理。整整一个部落迁徙至此,涉及到路引、户贴、黄册、赋税、徭役等问题。你们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几千号人,要吃要喝、要穿要住!你们突然冒出来,那本来属于本地人的东西就要少了,猎物会变少,耕地会变少,那他们该怎么办?”
格哚佬哈哈大笑:“谁不愿意,那就来吧。要么杀光我们,要么被我们杀光,简单之极!”
其实在这个年代的西南地区,可谓地广人稀,土地利用率极低,不要说是一个几千人的部落,就算再加几十万人也安置得下。
但是山外的土地各有所属,哪怕它荒芜着都没问题,但是要把它交给别人,谁会答应?
生苗出山的消息终于隐瞒不住渐渐地流传开来,不过铜仁城的百姓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就像一个从小没有见过面的远房表弟搬到了他们隔壁村子。
真正感到紧张的,只有张家和于家。
提溪长官司长官就是张知府的本家堂弟,那里还有于家的分支于家寨和凉月谷的果基家。
格哚佬的部落要迁至提溪,挤占的就是他们的领地,压缩的就是他们的生存空间。
戴同知狼狈而归,张铎便命提溪司长官直接与格哚佬部进行联系。
最终,格哚佬同意,既然他们已经出山,就按规矩纳入铜仁府管辖,可以让户科到他们的寨子为他们造册登记,建户贴、黄册,正式成为铜仁府下辖的一个部落。
但是作为交换条件,格哚佬要求父母官向他刚刚迁来的部落提供粮食、农具、种子,并派遣人员教习如何开梯田、种庄稼。
而且他们还要求和凉月谷果基家一样,不纳粮、不服役,只向直属的土司老爷缴纳供奉。
这样的条件张铎怎么可能答应?而且就算他肯答应,果基家和于家肯答应么?
至此,张铎的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唯有选择兵戎相见了。
张铎立即传檄全府各地土司,命他们赶赴铜仁议事,以便合各路土司的兵马,讨伐格哚佬部。
叶小天在做出让生苗出山的决定时,就预料到不会那么轻松,不流血、不奋斗,就能让别人拱手让出自己的地盘,太不现实。
有的时候,大人物的一个念头,便会有点石成金、呼风唤雨的效果,会有许多地方,会有无数的人,因为他的这一动念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叶小天让李秋池选择校址建造两所学校,一文一武,专门招纳那些无钱读书、每日混迹街头玩耍的孩子,并委托黎教谕物色读书人充当教席,叶小天的要求不高,没有功名也可以。
对于叶小天的这些举动,铜仁府各方势力只是冷眼旁观。
在这土司满地走,土舍多如狗,出身就决定命运的地方去推行教化,能建立什么文教之功呢,能凭此晋位升官吗?
其实叶小天思虑深远,开办文校武会,不仅是一桩善举,而且从这里毕业的穷人子弟都将成为叶小天未来的得力部下。
后世的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也是桃李满天下,战场上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多数是他的学生,蒋校长的威名如雷贯耳。
李秋池终于选定了两处地方,文校位于府学之东,武校就在叶小天的府邸背面,东山之阴。
在两处校舍动工以后,各路诸侯也纷纷赶到了铜仁城,张知府的议盟大会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