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莲是故意的。
她就是想把事儿闹大。这样,大伙儿都会注意她,王氏也就没了下手的机会。
毕竟,没人不爱看八卦。
直到洗完衣服,安全回到宋家院子,余心莲才长舒一口气,把悬着的心放回肚子里。
苏氏抱着大娃在院里晒太阳,张氏则坐鸡圈边儿摘菜,顺手把烂叶子丢进圈里喂鸡。
大娃白白软软的,见人就乐,很讨人喜欢。眉眼像苏氏,脸型和鼻子像宋大郎。
“这是谁家的小将军呀?长得真神气!”余心莲晾上衣裳,蹲着逗他。
大娃伸出圆手,紧紧抓着余心莲的食指。指节泛粉,手背上还陷进去五个圆圆的小窝窝。
可爱极了。
苏氏想笑,却因为不小心碰到口疮,而疼得“哎呦”了一声。
张氏皱着眉:“大娃眼睛都困得睁不开了。红雪,你快去把尿片都洗了。水喝得那样少,能不得口疮吗?赶紧去,我替你看会儿大娃。”
苏氏将大娃小心地放进摇篮,扯开布帘,挡住直射在孩子脸上的光。
摇晃间,大娃眼睛一闭,沉沉睡去。小嘴粉嘟嘟的,不时砸吧两下,也不知做了个什么梦。
“你也别玩了,去后山拾点儿柴回来。带着镰刀,再割些长草。一起晒着,太阳下山再收进柴房。”张氏对着余心莲吩咐道。
余心莲从柴房背了竹篓,向村后的小汤山走去。
山脚的树枝,早被孩童们捡拾干净了。
余心莲一边走,一边记路,时刻注意着周遭的变化。
她不怕寻常的蛇虫。但若是遇到野猪之类,她这个小身板估摸着逃跑都够呛。
好在一路走来,并没有出现大型野兽的粪便或是脚印。
俗话说,靠山吃山。
她在山里长大。很小的时候,父母外出打工,只带走了弟弟。
爷爷不喜欢她,所以她时常饿肚子,只能自己进山寻摸些野果、野菜果腹。
穷困的童年,帮她练就了火眼金睛。
可以吃的野果子,早被孩子们采光了。
惊喜的是,她发现了一大片野生的荠菜。
三月的荠菜,经过了寒冬的考验,味道鲜美,炒蛋或者剁成饺子馅,都好吃。
这里的人,难道不知道荠菜可以吃?
捡大漏了!
余心莲忙不迭地将背篓里的小铲子,取了出来。
采荠菜有讲究,最好是连根一起挖出来。因为根其实才是它最有营养的部位。
不大会儿工夫,她就挖了小半背篓。记清位置后,她继续往林子里走,割长草、捡树枝。
背着满满当当的背篓下山时,余心莲满脑子都是荠菜鸡蛋。
张氏望见余心莲只背了半篓柴火回来,又想发作,眼睛却先一步瞧见了篓子里的荠菜。
“这是什么?”
余心莲眼睛一转:“这是野菜,香着呢!嫂嫂刚出月子,用这种菜煎水吃了,能驱寒,还能预防月子病!”
“你从哪儿学得的药理?”张氏眯着眼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