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但又相对平静,更像是大风暴前的序曲。
九岁的南枝心中忐忑不安,这是他原剧情中下线的一年,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度过,有长大的机会。
只是他能做的都做了,这三年他也不是全然什么都没做,尽量多留下一些东西。
原著关于他只是一笔带过,九岁夭亡,却没有具体说过他到底是为何而早夭。
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唯一能肯定的是他绝不会是病逝,他的身体虽不像兄姐那样强壮,但健健康康几乎没怎么生过病。
甚至前段时间因为完成任务,他还得到了地动仪图纸。
三年前去了趟泉州之后,他再没离京机会,主要是皇后不放心,只是去了趟泉州小儿子都瘦成那样,要是还往外跑,像南岭一样,那南枝还能好?
反正说什么皇后都不松口了,一定要南枝放眼皮子底下才行。
最近听说盛京来了一伙古董商,听说都是不世珍品,只不过他一直都没遇上,这个古董商要想见他,据说还需要内部人员引荐。
颇有几分会员制的意思,南枝对这个古董商有几分上心,只当是个营销奇才,也没多想,秉承着碰到是缘分,碰不到也无所谓的心态搁置了。
他的更多心思还是放在地动仪上,虽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下线,但在下线之前他还是要尽自己所能多挣扎挣扎。
看看能不能改变原本注定的那些灾害,就先从地震开始预防,不然就辜负了地动仪图纸。
他记得地震让本就没有加固的大坝受到影响,内部产生裂痕,但当地官员压根没察觉到此事,之后又碰巧遇上百年难遇的大雨,直接让摇摇欲坠的大坝决堤。
导致很多百姓都丧生于此场灾祸之中,而他则想从源头避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关于大坝的问题,他也和仁安帝反应过,荆州牧绝对有问题,不知出于各种考虑,仁安帝并没有动荆州牧,只是派专人下去检测大坝是否稳固。
并且以此敲打荆州牧,荆州大坝问题确实算是得到处理,只是加固结果如何还是不太清楚。
他记得地震其实并非是在荆州,震源只是在靠近荆州的豫州,只是两地相邻离的太近,再加上豫州的地震十分凶猛,才让荆州受到余震影响。
豫州离盛京也不远,荆州既然会被波及,盛京同样也在所难免。
当务之急是先把地动仪做出来,并且尽量每个州保证最起码能有一个。
这样能够有机会提前预示地震,同时也能避免为什么只送豫州,其他州府连盛京都没有的情况。
可惜地动仪只能检测到是否有地震,是哪个方向的地震,却没办法准确到哪片区域,准确率有些堪忧。
不过这也够了,南枝要的也就是个警示作用,如今最要紧的是怎么能把东西做出来后,取信于人,让人相信地动仪确实能检测出地动,而不是哄人的骗局。
不过在取信于人这一方面,周瑾应该比其他人都有经验,毕竟泉州牧就不是一个好说服的人。
如今的周瑾并没住在宫里,他和南枝的师兄们一起,被打包塞到南枝举办的学宫之中。
当然,名义上学宫还是南枝的老师,宋清廉宋公一手操持。
毕竟南枝年纪太小,学宫即使举办了,大家也不会产生信任,相反如果是历经三朝的帝师来办,可信程度就直线上升。
其实他想替他带回来的谋士找一个更好出路,可本人似乎认准了他,无奈也只能将人和师兄一块打包。
科举之事也有条不紊的推进中,而今是第一次科举之年,如试行成功,大概就会变为三年一小选,五年一大选。
只有通过小选成为进士之后才能参与大选,这还仅仅是统考,参加这两次统考之前还有一系列小考。
首先要通过当地书院考核成为一名童生,然后才能进行乡试考取秀才,可以说有了秀才身份才有了正式进入统考体系的门票资格。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而周瑾他们三个也都准备参加这次的科举,让南枝意外的是他们三个虽然都算是谋士,但似乎关系挺微妙。
孔亮和周瑾惺惺相惜,又微妙的竞争,而士元和周瑾的相处则融洽很多,没那么浓重的竞争意识。
不知道和原作者设定原型有没有关系,好在他们整体而言关系还算不错。
相互之间有些竞争,就当良性磨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