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打六十板,但念你是功臣之后,又是皇室姻亲,本王就减半处罚,只打三十板,略作惩戒,以示警戒。"
"来人,替本王执行!"
一声命令下达,王府亲卫立刻挥起板子。
"啪!"
板子重重地落在屁股上,之前还信誓旦旦保证不会发出声音的常升,瞬间发出了像杀猪一样的惨叫。
"啊……"
------------
为常升受过重创的臀部敷上药物,让人将其送回住所,又将一批前来道喜的勋贵子弟赶走后,朱允熥感到疲惫至极。
若不是为了争夺这个令人厌烦的皇位,他本可以与常升及那些勋贵子弟一同嬉戏玩闹,尽情享受生活。甚至效仿高衙内带着手下在街上游荡,见到中意的女子便上前纠缠,即便对方已婚,也可如曹操那般强行带走。
对于皇室子孙来说,这并非什么大事。
即便老朱知晓,大概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训斥几句罢了。
毕竟,老朱的几个儿子所作所为往往更加荒唐,却未见他们受到严惩。
然而,事态不容乐观!
为了自身的未来考虑,为了能够活得更长久些,这个皇位他必须争取。
要得到皇位,就必须成为老朱心中认可的好皇孙。
否则,老朱为何要立他为储君呢?
在朝堂之上公然要求储君之位已然大逆不道,若是再做出其他逾矩之事,那便不必再争了,哪里凉快去哪里待着吧!
因此,朱允熥才狠抽常升板子,并将所有功臣勋贵子弟毫不客气地驱散。
这些猪队友只会成为累赘。
至少在不需要他们时,距离越远越好。
但这还不够,要想赢得老朱的认可,还需做更多努力。
朱允熥陷入沉思。
起初,他打算像前世小说中的穿越者那样,向朱元璋上书直言大明诸多制度的缺陷,以期得到老朱赏识。
这确实是条捷径。
尽管老朱是历史上极为出色的人物,有着“驱逐鞑虏,再造华夏”的丰功伟绩。
但他所建立的大明,在制度上有不少不足之处,各种弊端更是数不胜数。
随便指出一项,大概都能让老朱震惊。
然而,这条路还未起步就被堵死了。
老朱根本不愿听取他的治国方略,理由是他毫无治国经验。
长期深居宫廷,空谈理论。
这也说得通。
就像前世某个名校毕业生刚进入公司工作一个月,就给老板递上一封长信,痛斥公司问题,结果老板看后直接回复——有病治病,无病辞退!
他的情况也类似。
深宫之中,一名十四岁的少年,口若悬河谈论治国之道,无论皇帝还是朝臣,都视而不见,嗤之以鼻。
然而,机遇并非全无。
作为皇孙,他的身份终究特殊。
或许哪一天,朱元璋心血来潮,像往日老师父母给孩子布置功课一般,让他写些字、说些话,那才算是真正的契机。
在此之前,他只能静候佳音。
但总得做些什么。
朱允熥坐在书房里,沉思不已。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身影轻手轻脚地走进来。
抬眼一看,竟是赵瑞,那个由吕氏派来的贴身太监。
“殿下,”赵瑞面带笑容,“切莫太过操劳,当心伤了身子。”
“我特意给您找来了您幼年最爱的东西,要不要先玩会儿歇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