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莫怪,我等职责所在,不得不为之。”
袁泰挥手示意,下令道:“来人,入吴王府,将凉国公蓝玉带出。”
士卒们立刻蜂拥而上。
朱允熥横身阻挡,怒喝:“放肆,看谁能动得了他!”
倒是没想到,这些文官比勋贵武将更加棘手。
无论如何,蓝玉不能落入这些人手里。
可对方振振有词地提着律法,他却找不到合理借口拒绝。
眼下只能靠亲王身份硬撑了。
袁泰迈近两步,谦卑地说道:“都察院肩负监察之职,殿下若无蓝玉犯法的确凿证据,便先将其拘捕,已然不合规矩,更不该将其囚禁于自家府邸。”
“恳请殿下明鉴,莫让我们陷入困境。”
面对依旧不肯罢休的质问,朱允熥面色一沉:“若本王偏要为难你们又如何?”
“难道本王就不能抓凉国公,反而连你们三法司也束手无策吗?”
“本王站在此处,今日若有人胆敢闯入王府,休怪本王翻脸无情。”
他其实不愿与三法司对立,特别是在当前局势下。
毕竟,三法司乃大明审判之核心,对蓝玉的定罪拥有重要发言权。
若能避免冲突,自当尽力避免。
然而,若对方步步紧逼,也只能由他们承担后果。
话音刚落,杨靖、袁泰、周志清的脸色瞬间大变。
正在此刻。
一声尖锐刺耳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来。
“圣旨到!”
————
原本喧嚣的场景顿时安静下来。
士兵们再不敢妄动。
夜色之中,一名太监手持圣旨缓缓走来。
杨靖、袁泰、周志清身为朝廷重臣,自然识得此人,正是常伴陛下身边的老人,绝无虚假,于是急忙跪下行礼。
朱允熥也随之行礼。
太监展开手中的圣旨,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允熥,你最近献上的滚筒式油印机,皇爷爷甚是欢喜,你为大明朝立下大功啊!”
“你说要办报刊,朕答应了。但那毕竟属于公事,不算赏赐。”
“当时朕忙得忘了此事,今日才想起。”
“你的诗词文章写得不错,但武功稍显不足。治理国家需文德,平定战乱则靠武力。”
“今日朕赐你宝刀一把,让你铭记,文治与武功皆不可偏废。”
“持此刀在手,可号令百官,调遣军队,自行决断。”
“若有三品以下官员不服从命令,你有权先斩后奏。”
“至于三品以上官员,也可先行拘捕,再行审理。钦此!”
朱允熥听着这位传旨太监用沙哑嗓音宣读这份通俗风格的圣旨,嘴角数次不由自主地抽搐。
老朱的圣旨,真是别具一格。
不过,这也足以表明,这份圣旨必然是老朱亲自撰写。
未假手于任何大臣,也未曾让人修饰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