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着半个月靠赶海,每天收入一到三块钱后,宋海建终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导致现在宋海建只要去海边,屁股后面都会跟了一大串人。
这样一来,宋海建的收获大大减少。
毕竟他虽然清楚每个海货的位置,但抓捕海货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候其他人就会把附近的海货收入囊中。
又一天只收获了很少的海鱼海蟹,好几条鳗鱼和带鱼都被别人抢走后,蒲十三回家的路上气成了河豚。
“他们怎么这样啊!”
宋海建还算平静,“海里的东西谁都能捡,他们也没错。”
蒲十三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有了主意:“嘿嘿嘿……要不我们去找队长伯伯告状好了。”
宋海建笑笑,“这事儿谁也管不了,大海是大家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蒲十三听得泄气,“可明明是你发现了那些海货,不然以前怎么没见他们捡到那么多鱼?”
宋海建安慰她:“没事,我还有别的法子挣钱。”
他已经很满足了,半个月就卖了三十五块多,不仅提前完成了和母亲的赌约,而且也让母亲能够安安心心地治病。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他要换种赚钱方式。
晚上吃饭时,母亲笑盈盈地问他:“海建,后天就是你生日了,你想怎么过?”
宋海建的生日是农历十月三日。
“妈,我想吃豆腐脑,要不明天我们做豆腐脑吧?”
冯玉芬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欣然答应。
“行,家里还有几斤黄豆,我明天就去磨豆浆点豆腐脑。”
大队部有磨盘和打谷子的机器,家家户户都能免费使用。
第二天,冯玉芬一早就提着一桶泡了一夜的黄豆,去大队部磨豆浆。
宋海建在家把早饭熬上,看着锅里咕噜咕噜冒泡的番薯粥,他更下定了踏出这一步的决心。
必须挣更多钱,让一家人吃上大米饭,还有鸡蛋、肉……
别看他这半月挣了三十多,可母亲一副药就得二毛钱,自从上次去医院复诊,老中医就给母亲开了一个月份的药,一天两副,算下来就是十二块钱。
而母亲这病,不可能几个月就根治。
再加上一家子都需要营养,老是吃番薯肯定不行的,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也得攒点钱让全家过个肥年。
还有家里欠的那些外债……
虽说现在勇华伯和长征伯看他们家困难,从没来追债,可他也得尽早把钱备上。
更别提以后他还想买船出海……
赚钱依旧是迫在眉睫的。
于是,当中午冯玉芬准备点豆腐脑时,正在灶前烧火的儿子忽然开口说:“妈,明天我想去兰姨她们厂子卖吃的。”
这半个月,宋海建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母亲的思维,逐步突破母亲的心理防线,所以母亲听到这话,反应并没有之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