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9楼乐文小说>顽贼无弹窗免费阅读 >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东江镇(第3页)

第七百二十七章 东江镇(第3页)

甚至连毛文龙自己,也不敢信任东江镇的部下。

岛上的兵力太过复杂,毛文龙的亲信部队又太少,镇住岛兵绝非易事。

在最初的那段时间,他们缺衣少食,大明在补给上又扣扣索索,不内乱就谢天谢地了。

沈世魁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登上皮岛投靠毛文龙,后来继续进行商业活动。

在朝鲜、后金、大明之间走私,为皮岛军队获取补给。

但朝鲜本就穷困,掏空国库按大明的规格也只能养兵两万,不可能给皮岛提供更多补给。

凭东江镇这帮子民兵,从后金嘴里掏食更是无稽之谈,每次登陆都是进入四陷之地战战兢兢,损兵折将都算小事,一旦陷入包围,就是全军覆没。

长此以往,东江镇认为自己袭击老弱牵制后金理应得赏,而明廷认为东江镇难以备奴,不堪大用,而且不愿将难民放回山东。

双方关系并未随东江开镇拉进,反而更加离心离德。

好在,东江镇自身还算团结,哪怕别人不服毛文龙,哪怕镇中好几个将校出身的辽人、聚集矿工上千的头目,但别人都没有毛文龙的威望大。

沈世魁在这过程中有了军功,成了将领,将自己被称作绝色的女儿嫁给毛文龙,在岛上被称作沈太爷。

情况其实并没有随着东江镇的日子好起来,而变好。

东江镇的名字虽大,生存空间却很小,本就在三国夹缝之间,却又没有领土和物产,岛兵所食一粒米、一颗盐,都是从周围三国强掏出来的。

这就让它成了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毛文龙从一开始就是后金的麻烦,随着他掩护辽民进入朝鲜,他又成了朝鲜的麻烦。

朝鲜不愿招惹兵势强悍的后金,但毛文龙又是上国将军,掩护上国臣民入朝,朝鲜王国面对后金施压索要,只能死扛着左右为难。

后来毛文龙转移到海岛上,情况也没好上半分,甚至更糟了。

毕竟他们就算登岛,也还是要吃饭。

随着奉行中立政策的朝鲜王光海君被推翻,新的国王因擅行废立,想得到册封便极力讨好毛文龙,同意皮岛在朝鲜屯田、煮盐,使毛文龙为其向皇帝保奏册封继位。

更近距离,让辽民与朝鲜民众的冲突不断,毛文龙又经常袭杀后金派往朝鲜的使者,也让新的朝鲜王与东江镇关系尴尬。

朝鲜很害怕毛文龙与皮岛兵。

东江镇的兵很多,虽然对上八旗正规军,不堪一击。

但他们不断抢救辽东半岛上的辽民,出兵声势浩大,一弄就一两万军队登岛,抢劫的时候甚至会‘外溢’到朝鲜。

其实有时候也是故意的。

实际上就连袭杀后金巡逻小队、村寨民众甚至渔猎妇人,岛兵也是冒险,没准还会翻车叫女人杀了。

在他们能袭击的所有目标里,携带礼物的后金使团,是价值最高的目标。

但是对义军能跟倭兵三七开、官军纯属马戏团的朝鲜王国来说,毛文龙手下数万岛兵……太可怕了。

在此基础上,朝鲜王国的朝臣总觉得,自己的王国对毛将军来说,是比后金使团更加有利可图的目标。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朝鲜本身就谁都怕,他们不敢得罪后金,更不敢得罪大明,还不敢得罪毛文龙。

所以在大明使者那受了委屈,就跟后金使者告状;在后金使者那受了委屈,就跟毛文龙告状;在毛文龙那受了委屈,就跟大明告状。

于明廷而言,毛文龙的功勋是陈年旧事,应赏尽赏,可他闯祸却越来越多,不知悔改。

他在海外便宜行事不受控制,仅立微功夸大其词,浪费粮饷不复寸土,劫夺商旅抢掠属国,越来越像……或者说从一开始,毛文龙救了数万辽民,他们就已经是个独立王国了。

辽民的所有热情,都是重回故土,没多少人愿意去山东。

因为辽民是逐步逃到东江镇的,而毛文龙最早的兵,又都是从辽民当中检选——他们都剃头了。

所以在东江最初开镇的时候,东江镇其实比建州还像后金国。

甚至为了索饷,毛文龙对朝廷说东江镇有十五万军队。

当年崇祯登基,全天下都在裁军,毛文龙说东江有十五万军队,能把崇祯气死。

核查兵员,兵额给了两万八,剩下的都按难民算,不能算作军队。

那毛文龙肯定不乐意。

最危险的事,是当时辽西赶上宁远兵变,后金闻询发兵,幸得祖大寿一营辽兵未乱,出战黄泥洼,将后金军的试探攻势逐走。

而在后金进犯辽西的同时,毛文龙提兵登陆登州,就裁减兵额一事向朝廷示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