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着三个箱子里的钱虽然多,但是真正的分到手里的就两千块。
在场的这么多的人家,无疑最后的那十几家是没有钱拿的。
而人都是自私的,当人们知道结局不能避免的时候,于是就赶紧的上来抢钱吧!
毕竟看着这些钱最后那十几家是没有的拿的。
估计并不是四哥差这点钱,而是四哥故意的。
不配合的谁给你钱啊?
毕竟钉子户还是少数。
尤其大家都是旁观看热闹的,有那么几家钉子户带头的话,于是这些人家也就想占点小便宜而已。
而如果这几个钉子户根本扛不住了的话,那么自己还跟着起啥哄啊?
赶紧分了钱走人的好。
毕竟老道外的棚户区根本住起来就不方便。
先就说以前的老式的二层小楼看起来虽然很有面子,但是屋子里却极其的小。
都是当年日本人修的,先就是适应他们的身材了,东北这疙瘩都是高大威猛型的猛男啥的,在屋子里都很难回身。
而且没有煤气管道和下水。
没有煤气管道还可以定期的换煤气罐什么的,但是没有下水可就够坑人的了,所有的脏水都不知道倒在哪,而起就算是三九天也要到院子中间的旱厕去如厕。
而且旱厕因为冬天滴水成冰的气候,很容易就被尿液结成了一层的厚厚的冰层。
如果夏天就要忍受那种刺鼻的气味,冬天的话就要做好冻屁股的准备,而且如果喝点酒的话很容易就摔倒在厕所里。
所以大多数人早就盼望着搬离这里了,只不过盼着能给点补偿款什么的,于是就跟着一起瞎起哄而已。
而且老道外的房子大多都是解放前建立的,道外这边解放前除了贫民窟就是妓院什么的了。
牌楼什么的都是以前的妓院什么的,而平房大多都是以前的贫民窟。
所谓破家值万贯的,随着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势头,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了。
而在这时候自然垃圾破烂什么的也就多了起来,老一辈人过日子还仔细,啥都不舍得扔。
于是乎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破烂什么的,而且还都是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就连捡破烂的也懒得来拣的。
于是乎如果要是生火灾的话,那么连消防车都开不进来。
老道外的棚户区也就这样的不受待见了,虽然朝廷三令五申的要拆除棚户区,弄棚户区改造,但是老道外就像是哈尔滨的历史博物馆一样的,所有哈尔滨的辉煌的历史都几乎和老道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先就是当年修建中东铁路的时候,道里区就是洋人和有钱的大户住的地方。
现在的中央大街就是当年的洋人一条街,直到今天中央大街上的建筑都是保护建筑呢。
整条中央大街的建筑风格出了拜占庭就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完全的是哈尔滨的城市形象所在。
而老道外则是错综复杂了一些,尤其是中东铁路建成了以后,大量的移民潮来到了哈尔滨之后,道外同记商场崛起了之后,道外就不止是那些贫民的天下了。
于是乎也有不少移民过来的商人就这么的居住在了老道外,并且因为有市场也就相应的出现了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了。
而且随着后来的东北沦陷,抗日工作在哈尔滨这片热土上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尤其是杨靖宇同志就是在老道外从事地下工作的,包括杨靖宇的故居和办公场所什么的,都是保护建筑。
并且除了杨靖宇以外,还有赵尚志,还有其他很多的革命烈士。
并且这些故居或者是办公地点什么的都是见证哈尔滨抗战的历史的,而且道外区原本就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星罗棋布的很是分散。
这也就给了拆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论哪一任领导也都知道弄不好就破坏了文物了,不但不出政绩,还要背上骂名。
眼看着眼前的这些居民都把钱领的差不多了,而最后还剩下二十来人没有领,钱已经没了。
而这二十来人却很是淡定的抱着肩膀的看热闹的看着四哥,为的一个二十四五岁的愣头青很是玩味的瞅着四哥一群人,并没有说话。
而此时的大光却认出了眼前的这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调戏大宝贝的家伙。
当年也是自己一时冲动的收拾了这个家伙,才赶上了八三年严打。
最后才因为这点破事被劳教了二年,虽然大宝贝并没有说当时轮奸她的到底是谁,但是大光却并不是傻子。
所以看到眼前的家伙的时候,大光就有点按捺不住胸中那熊熊燃烧的怒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