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莲也尝了一小块,连连点头。
“嗯!好吃!比光是糯米的好吃!”
黄曼曼心里有数了。
她把新做的两种口味年糕,和原味的白年糕一起装上小木车。
价格牌也改了。
原味年糕,五文钱一块。
红豆、绿豆年糕,六文钱一块!
贵上一文钱,不多,但足以弥补豆子的成本,还有一点点额外的利润。
她相信,凭这口味,绝对值!
来到老地方。
果然,斜对面那个摊子已经支起来了。
还是那个妇人,带着那个半大的小子。
妇人似乎也注意到了黄曼曼这边。
当看到黄曼曼案板上多了两种颜色的糕团时,妇人的眼神明显顿了一下。
今天,黄曼曼特意留心观察那个妇人。
看着妇人切糕的动作,看着她招呼客人的样子……
越看越眼熟!
这妇人……
还有旁边那个埋头收钱,偶尔抬头偷偷看她这边的小子……
这不是之前几乎天天都来买她年糕,还总带着个小胖墩的那个仆妇吗?!
原来是她!
怪不得!
怪不得她们做出来的年糕,样子有七八分像,连甜度都把握得差不多!
肯定是天天买回去,吃着吃着,就琢磨出门道来了!
这个时代的“吃货”加“技术宅”,也很厉害啊!
不过……
黄曼曼扫了一眼对方案板上的年糕。
虽然样子像,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
对方的年糕,颜色不如她的纯净,表面似乎还带着些细小的麸皮似的东西。
应该是用的纯粹的本地糯米,没有经过精细加工,杂质不少。
这个时代的稻米,大多是脱壳后就不再精加工的糙米或者粟米。
糯米本就少见,且因为饱腹感强,难以消化,寻常人家若非年节或者实在没东西吃,是不会常吃的。
这妇人能找到糯米来模仿,已经不容易了。
但想要做到她这种细腻无暇的口感,只怕是难!
果然。
虽然新摊位也有人光顾,但更多的人,在看到黄曼曼这边推出了新口味后,都涌了过来。
“小姑娘,你这又出了新花样啊?”
“绿的是啥?红的又是啥?”
“闻着挺香啊!”
黄曼曼脆生生地应着:
“婶子,这是新做的绿豆年糕和红豆年糕!加了豆沙的,口感更丰富!六文钱一块,尝尝不?”
“哟,还贵了一文钱?”
“好吃吗?”
“给我来块绿豆的尝尝!”
“我要红豆的!”
很快,新口味的年糕就卖出去了好几份。
吃过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嗯!好吃!甜而不腻,还有豆子的香味!”